[摘要] 據報道,日立計劃2018財年前在自動駕駛領域投資約5000億日元(43.8億美元),在2012到2015年的總投資基礎上提高20%。
據報道,日立計劃2018財年前在自動駕駛領域投資約5000億日元(43.8億美元),在2012到2015年的總投資基礎上提高20%。僅2018財年,日立就將投資約100億日元到汽車行業(包括人員成本),超出2015財年六成左右。日立將重點研發自動駕駛汽車系統,比如圖像解析軟件和集成電子控制單元(ECU)。ECU可分析車輛周圍的環境,并適當調整方向和速度。此外,日立將提高ECU和傳感器的產能,包括防撞技術。日立還將投資2300億日元更新設備、擴大生產線。
日立采取了多種方法重組投資組合,其中包括將旗下工具制造商日立工機賣給美國KKR基金。日立集團的最新投資計劃表明,日立已將汽車領域定位為等同于信息和基礎設施系統的核心業務。
松下計劃增加電動車電池的產能。松下計劃在未來三年,將在電動車鋰電池的研發和收購方面投入1500到2000億日元。同時,松下將減少液晶電視面板的產能,進而縮減其在電視機領域的投資力度。松下將通過電動汽車電池業務將其戰略重心調整至汽車行業。
松下計劃把每年3000億日元(約181.96億元人民幣)的設備預算的一半投到汽車領域,為提高產能(尤其是電池的產能)奠定基礎。此外,松下還將加快研發配有多媒體和通信設備的駕駛座椅。
總的來看,日立和松下兩家公司將在自動駕駛領域投資1萬億日元,超出過去三年投資總額三成。上述兩家公司目前正在調整投資組合及業務重心,汽車行業將是下一個重要領域。
日企跨行業投資汽車領域
就目前來看,像蘋果和谷歌這樣的科技巨頭正試圖與主流車企競爭,力爭在新一代汽車的研發上擁有絕對的領先權。于此同時,很多日本車企正視圖滿足自動駕駛技術的電子和軟件需求。
盡管人工智能領域被IBM和百度等公司控制,但是日本一些信息技術公司對自動駕駛技術所需的人工智能設備仍積極投資。日本富士通計劃在2018財年前投資300億日元,用以生產能通過云端使用人工智能分析駕駛數據的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同樣,東芝公司也將在擁有人工智能功能的半導體前沿技術領域投資300億日元。
由于智能手機的普及,很多汽車導航系統公司的生存空間變得越來越小,但是現在在自動駕駛技術領域看到了新的發展機遇。日本先鋒公司目前正在研發三維感測車輛周圍環境的測量工具,希望其體積小于目前產品。JVC Kenwood目前正在研發一種平視顯示器,該顯示器能將駕駛信息顯示在擋風玻璃上。此外,該公司還將圖像處理技術運用到了電子汽車鏡上。
一旦車輛實現了自動駕駛功能,車輛上的各種配置就會發揮著不同的角色。專心開車的用戶們習慣選擇音樂和錄像放松自己,這也給很多日本公司的聲頻技術帶來了新的關注點。
據電子信息技術產業協會預測,2025年自動駕駛車輛的全球需求量將達到2587萬輛,是2015年的12倍。為了跟上市場增長的步伐,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日本電裝和日本電氣公司已經達成合作協議,共同研發自動駕駛車輛的零部件。《日經網》指出,為避免劣勢而進行的合作戰略將成為各企業取勝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