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企業IPO開閘 設備生產商爭食2000億蛋糕
重點企業已陸續接到訂單
“雖然內陸核電項目暫不重啟,但‘十二五’期間的核電建設仍將給核電企業帶來巨大的商機,約4000億元的投資有望落實,將釋放近2000億元的設備采購量。”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沈宏文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這樣一塊巨大的蛋糕,必然為國內外眾多設備商所覬覦,而他們一直在等待政策層面大力發展核電信號的釋放。
10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通過《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年)》,在業內看來,這是核電重啟拿到最過硬的一張“準生證”。
山東海陽核電站一名負責人日前曾表示,“海陽一期工程目前采購基本結束,海陽二期工程一直在等待這張重啟通行證,估計未來兩個月左右,會進入設備的采購高峰期。”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目前東方電氣、二重重裝、中廣核等國內重點核電設備企業已陸續接到核電項目的相關訂單。
東方電氣內部人士表示,公司在田灣5、6期項目均有涉及,且公司目前的在建項目運營狀況良好。據東方電氣內部人士透露,目前80%的在建項目該公司均有涉及。
二重重裝核電石化事業部負責人表示,作為國內大型鍛件制造領域的龍頭企業,公司已經接到相關訂單。
作為國內裝備業的另一巨頭,從2010年末至2012年夏季,中國一重大連核電裝備制造基地已向紅沿河、方家山、福清等核電站提供了6臺百萬千瓦級核電反應堆壓力容器。
一位長期跟蹤核電領域的分析師表示,未來符合三代技術的裝備國產化進程將大大提速,掌握相關技術的企業將從中受益。
國產化率還需提高
據悉,目前我國在建核電站的國產化率平均達到70%左右,反應堆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對內構件、控制棒、燃料裝卸料設備、一體化安全殼頂蓋等均已實現100%國產化。
“中廣核、東方電氣、二重重裝、上海電氣等相關企業在核電設備制造方面也有過人之處,其諸多產品已經獲得核電項目施工方的認可,企業發展前景非常可觀。”沈宏文分析稱。
對于已經成為中國核電裝備制造業翹首的東方電氣來說,從1982年就開始和中廣核、阿爾斯通等的合作使得他們站在了技術和訂單的制高點上,但巨大的蛋糕同時也伴隨著巨大的挑戰。
“中廣核等國內企業雖然已經研制出符合三代技術的裝備,但質量如何仍需時間檢驗,可能 “十二五”內還要依賴進口。”林伯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三代核心技術的自主掌握,恐怕得到‘十三五’時期。”林伯強稱。
(彭斐)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