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規難救券商近火 經紀業務大衰退
證券營業部交易大廳 CFP圖
由于A股行情低迷,交易量大降,券商通道業務收入也不斷呈現縮水之勢,這讓至今都無法完全擺脫“靠天吃飯”的券商進入了寒冬期。為了幫助券商順利“過冬”,近日證監會也將出臺一系列利好措施,包括券商營業部設立擬全面放松,將在風險控制合規前提下由券商自主決定設立營業部的類型、區域和數量,并有望準許投資者非現場開戶。這些利好措施為掙扎在每況愈下通道業務上的券商開了一扇希望之窗,然而要實現真正的“華麗轉身”,短期光靠現有的政策顯然不夠,券商行業的轉型調整正在“寒冬”中循序漸進。
經紀業務遭遇滑鐵盧
“怎么沒有人?”11月21日上午11時,走進南京西路一家證券公司的營業部大廳,《國際金融報》記者發現整個大廳空無一人,六七個柜臺只有3個工作人員,打電話、看電腦,似乎很閑。
“現在行業不好,所有證券公司情況都不好。”一位姓趙的營業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最近股市行業不佳,前來開戶的人越來越少。
正如趙小姐所說,股市低迷,其他證券公司情況也不好。一份來自廈門轄區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廈門轄區內的證券營業部合計實現營業收入5.51億元,同比下降24.85%。截至10月底,廈門轄區共有1家證券公司、3家證券公司分公司、51家證券營業部。
Wind數據顯示,10月滬深兩市股票交易額為2.05萬億元,環比9月小幅下降7%。按照中國證券業協會公布的2011年中期券商經紀業務傭金費率為0.0826%,在交易量與傭金費率雙降的背景下,券商經紀業務再次遭遇滑鐵盧。據此估算,券商10月的股票交易傭金約為34億元,環比減少7%,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79.1%。
“目前證券公司的營業收入主要依靠傳統經紀業務所帶來的傭金收入,盡管部分券商依靠金融產品的銷售帶來一定收入,但實際情況是入不敷出。”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而業內人士寄望證券營業部成為投行、資管以及創新業務的窗口仍然需時間來實現。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