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地科技“掐表”IPO 產品被曝頻陷“質量門”
塑料管制造企業顧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顧地科技”)日前披露了IPO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下稱“招股書”)。雖然該公司招股書稱,“報告期內,公司未曾發生因質量管理工作出現紕漏或其他原因導致公司產品出現嚴重質量問題事件。”但在此前的2008年,顧地科技的產品卻因質量問題遭到不止一次的曝光。
業務嚴重依賴“兩條腿”
顧地科技招股書顯示,公司擬募集資金50622萬元,其中32360萬元投向年產43000噸管道基地建設項目,15790萬元投向重慶顧地年產26500噸管道擴建項目,另有2472萬元投向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43000噸管道基地建設項目擬在該公司本部所在地鄂州市由母公司負責實施。由于塑料管道內空、體積大的特點,其總體運輸效率較低,運輸成本較高,有銷售半徑限制,且管道口徑越大,銷售半徑越小,一般塑料管道企業的銷售半徑約為400公里至700公里。因而此次募集資金投向主要是加強公司本部所在地市場的覆蓋范圍,即湖北、湖南市場。
公司本部和重慶公司所占領的市場,對顧地科技全公司現有業務貢獻的利潤比重極大。招股書顯示,2009年度、2010年度和2011年度連續三年,本部和重慶公司的營業收入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0.08%、85.34%和72.18%。
一位券商行業分析師對《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記者表示,從該公司招股書提供的數據看,本部和重慶這兩塊業務在顧地科技內部的地位極其重要。如果這兩塊業務在各自覆蓋的市場出現重大風險,那么對整個公司的影響將非常大。
產品曾二度被曝質量問題
對市場風險的擔心并非多余,相反,由于部分產品出現質量問題,在顧地科技的一些重要市場上,其產品質量的問題已相繼暴露出來,并引起當地質檢或工商部門的注意。
根據長沙當地媒體《三湘都市報》2008年3月14日的報道,湖南省信用建設促進會發布的2008年1號《信用消費指南》顯示,“顧地”牌塑膠排水管在長沙曾多次因質量抽檢不合格遭查處。該促進會接到的投訴也反映,“顧地”牌塑膠排水管“材質脆,壁薄,極其容易破裂”。該促進會核實,湖南顧地貿易有限公司大量銷售不合格“顧地”牌塑膠排水管事件,已由湖南省質監局稽查總隊立案調查。經湖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授權的湖南省塑料產品質量檢驗站檢測,已有一批次的產品屬于質量不合格產品。
另外,2003年至2007年間,湖北顧地(鄂州)塑膠有限公司生產的塑膠排水管材在長沙曾多次因質量抽檢不合格遭查處。上述媒體報道稱,顧地管材在長沙地區占據了高達60%的市場份額,年銷售額六七千萬元。
也就是說,上述在長沙市場出現質量問題的顧地管材主要由顧地科技本部供應。而招股書顯示,顧地科技2009年主營業務收入為76504.92萬元。上述券商分析師指出,如果長沙當地媒體報道的統計數據準確,那么單是長沙市場管材銷售一項,就給顧地科技整個公司貢獻了近10%的主營業務收入。
更為嚴重的是,該公司產品因質量問題被曝光或者被相關部門查處的情況不只發生在長沙市場。
2008年9月1日,廣東省工商局發布的《廣東省工商局2008年流通領域PVC管、水泥質量監測不合格商品表》顯示,佛山高明顧地塑膠有限公司(下稱“佛山高明顧地”)Φ50mm×2.0mm×4m/根、Φ110mm、Φ75mm×2.3mm×4m/根三個型號的U-PVC排水管產品質量不合格。
資料顯示,佛山高明顧地曾是一家由顧地科技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控制的關聯企業。2010年8月5日,為徹底解決同業競爭問題,廣東顧地、高明顧地將與顧地科技業務相同的資產從各自經營主體中剝離出來,與顧地有限一起設立佛山顧地,相關業務經營由佛山顧地承接。同年8月31日,前述兩家公司廣東顧地、高明顧地以各自持有佛山顧地的股權對顧地科技進行增資,佛山顧地成為顧地科技的全資子公司。
幸運的是,由于顧地科技IPO只需要提交最近三年的財務報表,因而招股書披露的最早的信息也只是提前到了2009年。受益于此,公司在招股說明書產品質量風險一項中,才可以放心寫上“報告期內,公司未曾發生因質量管理工作出現紕漏或其他原因導致公司產品出現嚴重質量問題事件”。不過,招股書也提到“但公司仍存在因出現產品質量問題而被相關行政主管部門處理或處罰的可能,若公司產品出現重大質量問題或質量糾紛,將對公司品牌聲譽和市場推廣造成不利影響”。
(第一財經日報)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