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 id="wo86o"><bdo id="wo86o"></bdo></i>
          <thead id="wo86o"></thead>
        1. <code id="wo86o"></code>
        2. 國際金價再演戲劇性變化 但與中國大媽無關

          2013-05-06 10:19    來源:成都商報

            愚樂之一:“狂掃300噸實物黃金”數據無明確來源,若該數據屬實,相當于2012年全國總產量的74.4%;

            愚樂之二:“中國大媽”用的是大刀和長矛,而高盛用的是飛機和大炮,兩者是不對等的交易對手;

            愚樂之三:中國內地目前沒有黃金的定價權,且從未走出過獨立的個性行情,所謂“多空大戰”只在冥想中。

            核心提示

            “昨天很晚一個記者打電話,說想跟風做一篇《華爾街大亨斗不過中國大媽》。我說千萬不要把嚴肅的金融問題娛樂化。”市場專業人士認為,中國大媽們的搶金行為至多只能算是消費和收藏,過度熱炒有可能形成對消費者的誤導。

            圍繞黃金價格的多空大戰仍在持續,且市場爭奪越發趨于激烈。

            繼紐約商品交易所黃金期貨市場5月1日出現1.76%的跌幅并創下近一周來的收盤新低之后,僅僅過了一天,市場又快速逆轉前一個交易日的弱勢行情,出現較大幅度的反彈。當地時間2日,紐交所交投最活躍的6月黃金期價收于每盎司1467.6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上漲21.4美元,漲幅為1.48%。受此影響,昨日國內黃金期貨幾乎全線收漲。現貨金銀亦反彈。

            莫非“中國大媽”神奇的購買力又奇跡般托起了金價的底部?然而市場畢竟是嚴肅的,容不得過度的娛樂化炒作。事實證明,盡管金市出現了富有戲劇性的變化,卻與近日被媒體神話了的“中國大媽”沒有絲毫關系。大媽與金融大鱷的黃金大戰,恐怕仍屬于娛人娛己的肥皂劇情節。

            市場大幅波動背后另有推手

            在媒體的熱炒聲中,5月1日紐約期金的走勢來得有些出人意料———當天市場交投最活躍的6月黃金期價收于每盎司1446.2美元,而自從“有中國大媽在,金價就不會跌”的聲音冒出以來,很多媒體也開始第一次嚴肅地看待整件事情。一時間,“中國大媽神話破滅”之聲又起。

            然而這樣的反省才剛剛開始,金市又戲劇性地出現快速反彈,不過,這一變化卻并非出自亞洲市場神奇的購買力。

            就在2日,歐洲央行召開例行貨幣政策會議,決定將歐元區主導利率調降25個基點至0.5%的歷史新低。市場分析師認為,由于歐洲央行調降主導利率,加之美聯儲宣布維持現有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市場的通貨膨脹預期增強,導致打壓了美元走弱,并凸顯出黃金作為貴金屬的避險屬性,利好金價反彈收高。而這才是金市大幅波動背后真正的原因。

            動機搶購表象下潛藏投資沖動

            有港媒認為,表面上看,大媽們個體性的搶金需求,不約而同地變成了群體性的一致行動,但推究其實質,卻與之前搶鹽、搶奶粉等其他類似的搶購事件沒有多大差別。

            改革開放初期,因為長期嚴格管制的物價一朝放開,日用生活必需品小到食鹽和火柴,大到電冰箱等,都曾出現過匪夷所思的大搶購。“人們像昏了頭一樣,見東西就買,既搶購保值商品,也搶購基本消費品,連滯銷的也不放過”。這些帶引號的描述,是當時新華社一名記者的親歷見聞。

            數十年來,搶購一直保持著歷久而彌新的時代特征,即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財富的增加,每一次搶購的標的都在不斷翻新。

            分析人士指出,與其認為黃金大搶購表現了中國投資者的實力,毋寧說是因房地產受調控、股市萎靡不振,普通投資者缺乏安全感并迫切需要新投資渠道。實際上,只要是有通貨膨脹的預期,普通百姓總是希望手中的貨幣能有一個投資從而實現保值、增值的目的,只是這一次更集中地體現在了購買黃金上面而已。從這一點出發,中國大媽買金的多寡,唯一依據的就是自身的貨幣實力和對黃金的喜愛,她們怎么可能會有與華爾街大鱷一決雌雄的心情和興趣?

            專家大刀怎能成大炮對手

            “4月12日和15日,美系基金聯手在金融市場集中做空黃金后,再沒出手,任由亞洲盤主導了兩周市場,但當時不出手不代表今后不出手;數百噸黃金的主力買家,怕不是最普通的鄰居大媽。”中國黃金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炳南在微博上表示。

            “‘中國大媽’用的是大刀和長矛,而高盛用的是飛機和大炮,甚至是導彈等尖端投資手段,兩者是不對等的交易對手。”國泰君安期貨研究所研究總監陶金峰進行了生動的比喻,“有媒體稱,中國大媽打敗高盛,因為近期黃金反彈較好,這很容易誤導廣大的黃金投資者。”

            記者查閱公開資料后發現,5月1日前后各媒體報道的“中國消費者豪擲1000億,狂掃300噸實物黃金”數據尚無明確來源,其最早可查出處便是《貨幣戰爭》編著者宋鴻兵的微博。若該數據屬實,則相當于2012年全國(包含工業用金)總消費量的36%,首飾金條用金的40.39%,或全國總產量的74.4%。

            “我們認為300噸的銷售數據有一定水分,提出時需慎重。黃金需求因素非常復雜,包含保值、首飾、工業、收藏等因素,很難確定該數據的真實性。”5月2日,南華期貨研究所金屬部高級總監曹揚慧表示。

            此外,當人們津津樂道黃金保值屬性的同時,往往也忽略了黃金首飾與現貨黃金的區別。“且不論購買黃金首飾的需求對期貨的影響,每克高達數十元的加工費已將金融市場的現貨和消費者購買的黃金首飾區別開來。首飾不適合交易,也并非真的保值升值,不能混為一談。”我的有色網總經理邱緒奎表示。

            嚴肅問題娛樂化 黃金多空大戰純屬臆想

            “昨天很晚一個記者打電話,說想跟風做一篇《華爾街大亨斗不過中國大媽》。我說千萬不要把嚴肅的金融問題娛樂化。”實際上,張炳南的微博也代表了很多市場專業人士的心聲。

            有媒體認為,“黃金多空大戰,中國大媽完勝華爾街大鱷”之類臆想杜撰出來的新聞,完全是哪兒都不挨哪兒的事。某些“自媒體”的想像力固然可嘉,但充其量只能是在網絡上自娛自樂一下而已。

            在投機市場,尤其在學術界,有關黃金是不是貨幣、能否保值、能否抵抗通脹之類的爭論,從來都不絕于耳,也很難說誰對誰錯。簡單講,黃金無法定價及黃金本身無法生息之類的世界級難題,相信過去、現在和將來都很難找到公允的答案。

            專家指出,中國內地目前沒有黃金的定價權,A股中的黃金股和上海金交所的行情,每每必須要看國際金價走勢的眼色,而從未走出過獨立的個性行情。且美國的黃金是在投機和炒賣,中國大媽們的搶金行為,至多只能算是消費和收藏。至于說所謂的“多空大戰”在何處開火?只能是在網絡和某些人的冥想之中。

          責編:趙惠
          0

          相關新聞

          更多>>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商學院第二期:品牌匯

          品牌匯

          如何理解品牌?企業為什么創立品牌?

          共筑中原夢

          共筑中原夢

          中原夢必須依靠河南一億人民來實現。

          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_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麻豆_国产午夜鲁丝片AV无码_一区二区三区色视频

          1. <i id="wo86o"><bdo id="wo86o"></bdo></i>
                <thead id="wo86o"></thead>
              1. <code id="wo86o"></code>
              2. 欧美视频一区二区精品V | 思思国产91久久久久久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高清不卡 | 中文字幕熟女乱码 | 日本午夜免费啪视频在线 | 中文字幕无线在线视频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