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有人說“鄭州的財富都留在了北龍湖,而鄭州的智慧則留在了雙湖科技城”。雙湖科技城作為中原的高新技術產業和人才集中的區域,正走在建設 “中原硅谷”的康莊大路上。
鄭州高新區,鄭州起步最早的一個新區,始建于1988年,建區僅3年,即成為國務院首批批準的國家級高新區,當時的高新區在鄭州可謂是聲名正勁、風光無限。
2016年3月3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河南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獲批。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依托鄭州、洛陽、新鄉3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舉全省之力建設成為具有較強輻射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創新高地。
黨的十九大報告發出了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員令。對正處于發展關鍵期的高新區而言,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實現“城鄉一體、走在前列”的必然要求和現實任務。
永不懈怠,一往無前,鄭州高新區的夢想在春天里起航。
“國家中心城市”騰飛使得具有全球投資眼光的中建聚焦鄭州
在4月30日發布的2018年中國城市分級中,鄭州躍升新一線城市。近兩年,隨著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鄭州現代、國際、時尚的大都市形象越來越明顯,上合成員國總理峰會、中歐政黨高層論壇經貿對話活動、中國(鄭州)國際旅游城市市長論壇、客屬懇親大會……國家及部分國際組織召開的一些重大國際會議都把地點放在鄭州,“國際鄭”越來越名副其實!
2016年12月,國家發改委印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支持武漢、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2017年2月7日,鄭州市政府正式公布《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行動綱要(2017-2035年)》,提出了近、中、遠三期目標,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城市。
鄭州城市建設如火如荼,各近遠郊新區如雨后春筍般競相綻放,可是作為鄭州最早成立的新區“高新區”,卻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被后來的鄭東新區、濱河國際新區反超。反觀其它一二線城市:上海有高新技術產業區,武漢有東湖技術開發區,成都有高新技術開發區……各地政府越來越重視科技創新。而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的鄭州在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國家中心城市呼聲日高的鄭州,卻缺乏高新技術聚集且成熟的區域,這顯然是不合理的,具有全球投資眼光的中建此時就把眼光投向了高新區。
提起中建,大概無人不知,畢竟平均每15人,就有1個住在中建建造的房子里。這個“中”字系開頭的投資建設公司歷來眼光獨到。在海外100多個國家承建了6000多個項目,在一帶一路涉及的65個國家中,已在45個國家投資布局。
國家級規劃“雙湖科技城”進入中建視野
中建在鄭州首先開發了濱河國際新城。作為連接主城區和航空港區的必經之地,濱河國際新城頂著自貿區、CLD、涉外區三區疊加的光環,在近期“事業在CBD,生活在CLD”的歡呼聲中尤為出彩。從一個距離主城區10公里左右荒蕪的片區到現在各大開發商扎堆,中建方程對新城的投資運營實在獨到。
在濱河國際新城之后,又一個新區“雙湖科技城”進入了中建視野。
雙湖科技城位于高新區西四環旁,科學大道北。除了是高新新城的核心,雙湖科技城有何優勢讓戰略眼光獨到的中建盯上? 認為有幾個原因:
1、四大國家級戰略保駕護航
一是鄭洛新國家級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2016年4月,國務院批復同意支持鄭州、洛陽、新鄉三市國家高新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鄭州市則以高新區的雙湖科技城為核心。自創區是國家批準的,在自主創新和高技術產業方面先行先試、做出示范的區域。比如北京中關村是全國第一個自創區,目前聚集著全國高新技術最前沿的企業,比如百度、騰訊等總部。雙湖科技城是全國第12座,也是中原地區僅有的一個自創區,建成后對中原高科技企業和人才的吸附作用不言而喻。
二是知識產權示范區,是知識產權方面做出示范的區域,高新區在2017年獲批知識產權示范區后,發明專利數量突破萬件,穩居中原第一。高知人才對自己勞動成果相當看重,有了政策的保護,無疑會更吸引他們聚集。
三是國家級高新區,是城市知識與技術最密集的區域,高知人才來到城市,一般都會選擇在這個區域生活、工作。
四是中原CID,即中央科技區,是城市高知人才最密集的區域。
有這四大國家級戰略保駕護航,高知人才聚集的天時已具備。
2、四大國際造成理念支撐
雙湖科技城在規劃中提出“智慧城市”概念來匹配高知人才,未來,紅綠燈會根據路上的實際情況調整時間的長短,當道路人少時綠燈時間變長,極大提高通行效率。除此之外,引入“共生城市”“生態廊道”“海綿城市”三大生態可持續發展理念,讓高知人才住的更舒心。
3、是西鄭州唯一一個雙湖環島,容積率為2.5的片區
高新區無疑是鄭州未來高知人才聚集的區域,但縱觀高新區,甚至整個西鄭州,人口密度都比較大,而雙湖科技城是唯一一個天健湖、天德湖雙湖環繞的區域,且容積率只有2.5。無疑,未來將是整個鄭州高知人才爭搶的區域,規劃顯示,雙湖科技城最大人口容量約為7萬。
4、周邊高技術產業及配套落地速度快
目前周邊已建成17萬平米的北斗產業園孵化基地、120萬平米的鄭州電子科技產業園、270萬平米的鄭州IT產業園,累計引進投資500億元,吸引高知產業人口5萬人;未來3年將建成逾500萬平米的億達、北斗云谷等科技產業園,配套落地速度相當快。
大概正是因為上述原因,才使得國際投資眼光的中建聚焦雙湖科技城吧。中建于2015年和高新區管委簽訂了合作協議,正式開發雙湖科技城。
中建攜手高新管委會的雙湖科技城能為鄭州帶來什么?
世界知名投資建設集團,在國家中心城市人才最密集的區域進行投資,聽起來就令人興奮,中建迅速聯合高新區政府,對雙湖科技城進行了規劃。
▲雙湖科技城效果圖
從目前釋放的資料來看,雙湖科技城已經兌現多項配套。
900畝的天健湖已基本建成,東西長約1500米,南北寬約250米,繞湖一周約3.5公里,出門就可環湖跑。459畝的天德湖已注水,整個6平方公里,水域面積已經相當于8.5個如意湖,人均湖面占有率約36㎡,這對缺水鄭州來說無疑占有絕對優勢。
交通上規劃了地鐵8、9號線。8號線一期起于繞城高速公路東側的崔寨站,主要沿科學大道、瑞達路、東風路鋪設,終點位于中牟,預計2021年建成通車;9號線二期起于鄭州高新區規劃花柏路與金菊西街交叉口,止于一期工程起點十八里河站,預計2021年通車,建成后,區域通往高鐵站、機場都將非常便捷。
雙湖科技城規劃了7所學校,包含4所小學、2所中學、1個高中,高中為鄭州中學高中部,目前主體已封頂。6平方公里7所學校,平均每平方公里1.17所學校,比北龍湖的1.04還略高。
除此之外,中心醫院(三甲)已開始建設;超20萬方的濱水商業,據說是參照楚河漢界打造;還有一個集體育館、游泳館、圖書館、劇場和服務中心于一體的五館合一。
多項配套逐項落地,中建再次證明了其投資的眼光與開發能力,在參照其他高新產業聚集的區域,比如美國硅谷在全美房價最高的10個城市中占據了7席,且硅谷心臟——圣何塞房價常年位居全美第一;英國劍橋科技園近5年房價增長47%,超越倫敦(38%),漲幅位居英國之首;北京中關村房價也是北京平均房價的2-3倍,未來雙湖科技城可期。有人說“鄭州的財富都留在了北龍湖,而鄭州的智慧則留在了雙湖科技城”。雙湖科技城作為中原的高新技術產業和人才集中的區域,正走在建設 “中原硅谷”的康莊大路上。
據悉,位于雙湖科技城內核的首個住宅項目萬錦熙岸,坐擁一河兩湖六公園,距項目1200米范圍內規劃了2條地鐵3個地鐵口,社區容積率不到2.5,規劃建設了大比例的湖居洋房。該項目的入市亮相,標志著后高新時代下的雙湖科技城將成為片區內低密宜居的典范,提升整體片區的宜居宜業程度,對產業示范、人才集聚具有重要意義。
該項目的三個臨時展點高新區永輝超市、高新區丹尼斯、冉屯路世紀聯華也將于近日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