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今日豬價分析:眾多因素影響豬價出現小幅度下滑
2017年7月24日據豬場動力網統計全國生豬均價為13.84元/公斤,較昨日豬價下跌0.02元/公斤,較上周豬價下跌0.15元/公斤,漲幅維持在0.01-0.13元/公斤,跌幅維持在0.01-0.18元/公斤。全國上漲地區較少,下跌地區較多。新疆、江西省、甘肅省、山西省、寧夏、湖北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四川省和重慶市上漲,其余各省市均出現一定幅度的下跌或持平。
今日全國報價地區中,外三元均價最高省份為青海省14.50元/公斤,最低省份為福建省14.23元/公斤。豬價從6月份開始止跌反彈,漲至7元以上,但是到了本周豬價再次跌至6月份底的價位,跌至7元以下。其實之前豬價持續反彈也得益于南北地區相繼而來的降雨天氣,尤其是南方地區的洪澇災害。但是降雨結束之后,出現大范圍的高溫天氣,需求更加清淡,大豬開始出逃,規模豬場按計劃出欄,供應環境有所緩解,然而適重豬源趨緊,供需博弈之下,豬價出現下幅度下滑,但是下跌空間并不大。業內認為近期內豬價將穩定在盈虧平衡線之上,建議養殖戶切勿殺跌。
飼料價格行情分析
今日全國玉米均價為1865元/噸,較昨日價格上漲4元/噸,較上周價格上漲3元/噸,豬糧比為7.42:1;今日全國豆粕均價為3040元/噸,較昨日價格持平,較上周價格上漲8元/噸。
后期回升空間有限 避免過度補欄
當前生豬供給恢復性增加主要是2016年豬價大幅上漲、養殖效益創新高后帶動養殖戶積極性大幅提高,養殖戶積極擴張生豬產能,但是當前并沒有出現急劇的產能增加,不會造成豬價的大幅下跌。
當前,養豬規模化水平還不高,很多養殖戶仍秉持“養豬大小年”的舊觀點,缺乏理性,豬價高時補欄熱情高漲,豬價低時過度淘汰母豬。由于生豬生產周期長,短期內難以快速增加或者減少供給。養殖戶需要及時了解農業部等主管部門發布的生產、屠宰、貿易、價格等預警信息,避免盲目補欄和壓欄,減少市場投機行為,穩定生豬生產和價格。
當前豬價下跌屬于供給恢復下生豬市場價格的合理回歸。受環保等因素影響,生豬供給恢復較溫和,并沒有重復上兩輪周期生豬存欄快速增加的局面,豬價將會止跌企穩。受國內供給恢復及豬肉進口增加影響,豬肉供需基本平衡,后期豬價回升空間有限,養殖仍將保持一定的利潤水平,但豬價難創今年高點。2018年生豬產能增速將會加快,養殖戶應理性擴張產能,通過生豬保險等強化風險防控,降低養殖風險。
目前生豬價格持續下跌,而且高溫酷暑,市場消費傾向蔬菜水果一類,對豬肉的需求減弱。其實這幾天規模場的出欄計劃確實加速了豬價的下跌,疊加需求疲軟,屠宰企業得以有了壓價的空間。
但是要說現在供應多,優質豬源是偏緊的,企業恰恰需要優質豬源,因此企業的壓價空間應該是不大的。預計目前低幅度調整的行情還將延續幾日,但是此輪過后豬價或將再次反彈小漲,建議養殖戶保持正常的出欄積極性,短期生豬價格將以穩中偏弱調整為主,沒有大跌的基礎。另外,這幾天北方地區多地迎來降雨天氣,或將對豬價有一定的提振,同時夏季不是高溫就是大雨,注意天氣對豬只的應激影響,需加強飼養管理。
2017年7月21日據豬場動力網統計全國瘦肉型豬出欄均價6.94元/斤,較昨日下跌0.01元/斤,較去年同期9.23元/斤下跌2.3元。
本周從中央到地方都有強調保證生豬供應的聲音傳出
2017年7月20日據統計全國瘦肉型豬出欄均價6.95元/斤,較昨日下跌0.02元/斤,較去年同期9.34元/斤下跌2.39元。
春節前,生豬價格整體延續著2016年四季度行情走勢,并且持續保持小幅上漲,達到了9元的高位。但是春節過后,也就是從2月份開始,豬價開始持續深度走低,尤其是進入5月份之后全國豬價普跌,跌速明顯加快,月累計跌幅超過13,豬價跌破成本線,跌至6.5元以下。
河南地區豬價呈現穩定為主。2、河南地區屠宰企業品種豬采購價穩中有跌,品種豬主流收購價格在6.7-7.05元/斤。
今日部分地區豬價:四川6.7-6.9元/斤,河南6.8-7.1元/斤,江西6.9-7.1元/斤,廣東7.0-7.2元/斤,湖南6.7-6.9元/斤,山東7.0-7.2元/斤,湖北6.8-7.0元/斤,河北6.8-7.1元/斤,北京6.8-7.1元/斤,遼寧6.7-7.0元/斤。
對比養殖企業的出欄價可知,白條豬批發銷售的利潤有限;而在終端的商超渠道中,一些特殊品類和品類辨識度高的豬肉產品的售價,要高于其它“平庸”的豬肉產品。
上階段全國豬價主體穩定,華東和西南豬價小幅調升。東北豬價穩定,屠企收購不暢,終端需求不佳制肘豬價上行。
到底是什么原因打壓了“二師兄”的身價?在業內人士看來,豬肉市場是有一定周期的。目前能繁母豬的數量還處于近年的歷史低位,直接影響著市場的供求關系。“能繁母豬越多,繁殖速度也就越快,存欄量就增長得快!”一業內人士表示,除此之外,飼料價格便宜、生豬進口量快速增長等也都是拉低豬肉價格的主要因素。
豬肉價格在連續5個月下跌之后,近來企穩回升。據農業部500個集貿市場監測,我國豬肉價格2016年12月份第4周為每公斤28.33元,環比漲0.3%,同比漲5.7%;12月份全國玉米價格為每公斤1.95元,環比漲1.0%,漲幅低于生豬價格漲幅,推動豬糧比價較上月提高0.20個點,達到8.95比1,養殖戶獲利豐厚。
肉價單月上漲30%,生豬價格創五年來歷史高點,猴年里的“二師兄”出盡了風頭。
業內人士稱,超市豬肉價格由于精細化運營,相對比較穩定,但農貿市場豬肉價格與白條豬批發價聯動更強。
豬肉價格“反常”暴漲,引發關注。而之所以說反常,是因為一般歷年春節過后,都會出現一波物價回落,而今年卻相反;而且,二三月份是豬肉需求消費淡季,肉價下降是常態,而今年卻反常態上漲。
8月底,肋條最低價達到了15元/斤,最高價則為17元/斤,豬五花肉均價17元/斤。據了解,最近豬肉價格不斷上漲,主要與天氣的轉涼以及大型院校的開學,豬肉的消費量持續增加有關。
6月4日,豬肉價格上漲;禽蛋價格穩中有漲;牛羊肉價格穩中有降;蔬菜、水果、水產品、食用油價格略有波動;成品糧、奶類價格基本穩定。
夏季是食品安全問題高發期,在外進行就餐如出現嘔吐、腹瀉等癥狀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并讓醫生開具診斷證明。在餐廳就餐時一定要索取發票,以免產生不必要的分歧。
天貓超市銷售的標稱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開心果,霉菌檢出值比國家標準高出1.8倍。
近日,記者走訪京城多家海鮮市場發現,商家通過綁吸水皮筋、極粗塑料繩和使用海鮮專用塑料袋等多種手法“花式”加重,消費者稀里糊涂就為這些東西買了單。專家認為,這類“潛規則”是不理性競爭的后果。律師認為,商家做法涉嫌欺詐,消費者可索賠。
在家附近小超市購買的“正林大師開心果”袋內有一根五六厘米長的“雞毛”,十分倒胃口。
近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組織監督抽檢保健食品106批次樣品,其中抽樣檢驗項目合格樣品103批次,不合格樣品3批次。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個別項目不合格,其產品即判定為不合格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