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產田變成了高產田,補貼政策變成了生產力,河南把政府的投入變成了農民的收入,一畝地的產量變成了二畝地的收成。今年我省夏糧有望實現十連增。
舞陽縣蓮花鎮農民閻耀東是種莊稼的老把式了,可自家原來望天收的低產田連續三年的節節豐收還是讓他始料未及:(出錄音)
“你看今年這麥子,籽粒飽滿,去年割麥一畝地達到1200斤,今年最少產量達到1300斤。這500多畝地一年就收入二三十萬塊錢。”
這樣的變化不僅發生在蓮花鎮,我省集中70%的中低產田改造資金,對許昌、滑縣等30個重點縣進行連續投入,規模開發,僅去年一年全省就共投入建設資金21.8億元,改造中低產田260萬畝。糧食產量的增加不僅僅來源于農業基礎設施的變化。李富根是駐馬店西平縣老王坡農場職工,在去年農場發包土地時,他承包了160畝地,通過連片種植,科學管理。今年麥罷一合計,比去年多收打了近一萬斤小麥:
?。ǔ鲣浺簦爱敃r投標時間大家互不相讓,都想多包點地,多種點,因為國家的政策對種地各方面一年比一年好,種地的政策,種地讓大家得到了實惠?!?/p>
我省從2003年起開始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到今年累計為農民發放種糧直補和農資綜合補貼共計538億元。農業部小麥專家指導組副組長、河南農業大學教授郭天財說,通過高產創建和不斷投入的補貼政策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今年我省夏糧有望實現十連增:
?。ǔ鲣浺簦跋褚粐娙?、良種,是把技術補貼給農民了,帶來的效益遠遠超過補貼實際金額。原來駐馬店、周口都是河南省的中產區或低產區,由于高產創建的示范引領作用,原來的中低產區已經出現了高產典型,這對河南糧食持續穩定增產作用非常大?!保ê幽想娕_記者龍沂、王發艷)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