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09日12:23 來源:映象網
映象網訊(記者 王韶卿)在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紀念日、全國第十個防災減災日來臨之際,5月8日,河南省地震局副局長王士華對河南省地震局十年來應急救援建設情況進行了介紹。
多舉措,建立避險避難場所
據王士華介紹,河南省地震局爭取國家發改委防災減災專項資金,實施了“河南省應急避險避難場所建設”項目。項目調動市縣資金配套,共計投入4328萬元,在全省范圍內建成9處Ⅰ類和108處Ⅱ類地震避險避難場所并投入使用。同時,加強對各市縣避難場所建設的指導,目前,全省利用公園、綠地、體育館等建設共有各類應急避難場所218219處。河南省地震局投入480萬元建成省應急技術移動指揮平臺,全省18個省轄市中有16個省轄市的應急指揮系統實現了與河南省地震應急指揮系統實現互聯互通。投資1460余萬元的河南省地震應急裝備庫項目也正在建設之中。河南省財政投入1.2億元全面加強省災害事故應急救援能力建設。完成了河南省消防總隊災害事故應急救援特勤支隊項目。河南省武警總隊地震搜救訓練場項目和集有線、無線、衛星等多種手段于一體的指揮通訊網建成投入使用。河南省氣象局建設了突發公共事件預警信息統一發布平臺。
提升應急準備能力和水平
修訂了《河南省地震應急預案》,制定了《河南省地震系統應急預案》,47個省防震抗震指揮部成員單位和18個省轄市政府、10個直管縣全部完成地震應急預案制(修)訂。備案率100%,959個鄉鎮完成預案制定工作。
在2005年河南省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成立后,2011年,河南省武警總隊抗災救災應急救援隊成立,下屬工化中隊專門負責地震救援,配備了相應的重型專業裝備。2014年,河南省政府辦公廳、河南省軍區司令部聯合在民兵預備役成立2支總規模200人的地震救援分隊。河南省地震局與中原油田分公司合作,以中原油田分公司消防支隊(中原油田應急救援中心)為依托,建立具有100人規模的地震應急救援隊伍。至此,省級地震應急專業救援隊伍已達4只。衛生部門組建省、市、縣三級,涉及管理、疾控、醫療、監督的衛生應急隊伍近700支,隊員7000余人。成立涵蓋18個省轄市的地震救援志愿服務隊202支,人數達12060人。初步形成以解放軍、武警部隊為突擊力量,以地震專業隊伍為骨干,以社會和志愿者隊伍為輔助力量的地震救援力量體系。
河南省地震局組織參與全國性常態化地震應急演練,與鄰省開展區域性聯合演練,定期開展地震系統演練和豫南、豫北兩個應急聯隊演練,教育部門指導中小學開展經常性演練,衛生、交通、機場集團等指揮部成員單位定期組織相應的應急演練。
通過加強臺站建設,河南省的地震監控能力從最大ML1.5級提高到了ML1.0級,監控能力達到ML1.5級的區域提高占我省總面積的74%,達到ML1.0級的區域達到17%。
阿壩州理縣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既有古老的嘉絨藏族文化,又有悠久的羌族文化。雜谷腦小學少年宮專門開設了藏語和羌語興趣班,將民族語言作為校本選修。
馬永彪是土生土長的佳山人。10年前,和許許多多的佳山老百姓一樣,種著玉米桿子。每天頂著烈日不停地播種、翻土、采收……日復一日。
在記者眼中,走路有些顛簸的陳雙成并不像殘疾人,當他撩開自己的左腿時,高位截肢的他,已經裝上假肢,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他行動起來和正常人差不多。
據介紹,按照“南林北果·綠色工業+全域旅游(康養)”的總體發展思路,堅持“融入成渝,錯位發展”,養生養老融合發展打造銀色康養,與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打造體驗康養,與有機農業融合發展打造生態康養,與民族醫學融合發展打造醫療康養,全力推進汶川特色生態康養目的地建設。
5月4日上午,映象網記者在河南省地震局見到河南省地震局震害防御中心主任王志鑠和參加汶川地震抗震救災當事人河南省地震局應急救援處副處長裴宗廠、河南省地震局震害防御中心地震構造室副主任趙顯剛,他們向記者介紹了河南省地震構造探查工程以及在汶川參加救援時的所見所感。
十年前汶川地震時,甯家云是什邡市洛水中學高三班主任。地震中,他被掩埋在廢墟里超過1個小時,受了重傷的他曾被連續三次下達病危通知書。
今天的汶川,天更藍,水更清。一棟棟整潔漂亮的民居樓、學校、醫院矗立在秀美的山川之間,以生態之城、文化之城、現代之城為理念的康養汶川赫然屹立在世人面前。
接下來的幾天,映象網記者將跟隨探訪團隊分別走進什邡市、德陽市、汶川縣、阿壩州等汶川大地震受災地區,實地探訪當地的奮進與巨變,展望未來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