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蓬草老人展示與蛇年有關的剪紙作品
一張畫著圖案折疊著的紅紙,在剪刀的咝咝聲中,有了雛形,隨著紙屑的飛落,手中的圖案慢慢靈動起來。在散發著年味的小院里,靈寶市蘇村鄉民間剪紙藝人王蓬草大病初愈便開始忙活著剪紙。
“這個冬天剪得少,病纏著看不好,顧不過來,最近精神好些,就忍不住拿出了剪刀。”王蓬草老人說話的時候有些咳。今年71歲的她,剪紙已有60多個年頭,幼時跟著母親和外祖母學剪紙花,隨著技藝的日漸成熟,憨態可掬的《娃娃戲瓜》、姿態萬千的《千龍圖》、形神兼備的《人民公仆》……在她的指間飛落出一種獨具神韻的藝術魅力。1995年她為世婦會創作的獻禮作品《蟠桃盛會聚我中華》直徑為5米,中央電視臺《新聞30分》曾報道過。
王蓬草老人被評為“中國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曾獲得過“首屆全國廉政剪紙藝術大賽最佳創意獎”,家里獲獎證書一大摞。老人說:“我的剪紙都靠自己心血去構思創作,小剪刀一下下剪裁,一幅作品至少要一兩個月,甚至半年。這些年手骨節變形,身體不好,還有農活,剪紙只能在干完農活之余去做,但人愛這行沒法,放不下。”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申報了八年,前段總算是公示了。我要養好身體,多創作些作品。”老人說,真正想做好剪紙,要有一定的悟性、靈性,對剪紙無比熱愛。剪紙對于老人來說,不僅僅是美與巧的藝術尺度,更飽含了豐富的生活情感和美好記憶。(楊蓓蓓 文/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