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 id="wo86o"><bdo id="wo86o"></bdo></i>
          <thead id="wo86o"></thead>
        1. <code id="wo86o"></code>
        2. 譚力被指汶川地震后建面子工程:重建房都漏雨

          2014-07-24 09:18 來源:北京青年報

          譚力被指汶川地震后建面子工程:重建房都漏雨

            王孝萬家屋頂嚴重漏雨,當年作為“接待家庭”被配置的電視機仍擺在屋中 攝影/本報記者 薛雷

          譚力被指汶川地震后建面子工程:重建房都漏雨

            2009年1月竣工時的吉娜羌寨 攝影/本報記者 李晨

          譚力被指汶川地震后建面子工程:重建房都漏雨

            2009年春節前,為迎接領導視察,政府工作人員“指導”王成益家“布景”攝影/本報記者 李晨

            7月8日,中紀委公布海南省委常委、副省長譚力因違紀違法被調查。在距海南近2000公里外的北川吉娜羌寨,不少村民在得知這一消息后不禁拍手稱快。

            在譚力主政綿陽四年多的時間里,最后十個月的任期正趕上百年不遇的汶川特大地震災害。其下轄的北川更是這次地震中受災最為嚴重的一個地區。

            此前的任期中,譚力的官聲一直不佳。地震后,譚卻因救災重建中的“突出”表現,從世人指責的“譚笑笑”一躍成為海南省委宣傳部部長。有當地官場人士稱:“譚力確實推動了綿陽的災后重建工作,不過他做的‘宣傳’工作更加到位”。北京青年報記者到北川吉娜羌寨采訪后發現,這個曾為譚力挽回不少面子的災后重點工程,在完工后不久,就和譚如今的狀態一樣光鮮不再。

            翻身仗

            2008年5月12日下午,擂鼓鎮貓兒石村的平靜被打破。8級特大地震襲來,致使這個坐落在山腳下的村落多所屋舍倒塌毀壞,33人在地震中受傷,26人不幸罹難。當夜,老書記王孝萬組織村民轉移、帶領大家用竹子和塑料材料搭起帳篷作為安置點。當他們在簡易棚里遠眺自己的村寨——就像日后無數人站在“三道拐”處眺望近乎整體塌毀的老北川縣城一樣——的時候,他們不會想到,自己的家園會以超乎尋常的速度、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得到重建。

            貓兒石村,是由南向北進入北川羌族自治縣的第一村;北川以及它所屬的綿陽市,是汶川大地震的重災區。根據綿陽市區、安縣、永安鎮等多地流傳的一則流言,當這場波及全市9個區市縣,陸續致使21964人遇難、7795人失蹤、17.4萬人受傷、254.41萬人失去住所的災難來臨時,綿陽市的最高領導人、市委書記正在泡溫泉。而且直到得知時任總理的溫家寶抵達四川時,這位書記才知道發生了災難。

            北川縣一位政府人士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北川當時災情很重,縣里派去幾個領導去報災情,譚力都沒有引起重視,沒有派出救援人員。當他反應過來后,晚上乘車進入北川,但在開到擂鼓鎮附近時,被接連不斷的余震嚇到了,于是又掉頭回去了“,“北川人對譚力評價不高。我個人對他也是有看法的。”該人士說。

            如果說官場內部有關譚救災不力的傳聞還不足以讓他在全國遭受非議的話,那么當他在5月16日陪同總理去綿陽機場迎接時任總書記胡錦濤,并切實地在攝影記者的鏡頭里呈現出一張笑臉時,“譚力”的名字開始不脛而走,這張出現在總書記和總理身后的笑臉,連同“譚笑笑”的諢名一起成為了地震中的衍生新聞。

            此后,譚力對媒體透露自己在領導面前“笑”而在背地里(因壓力)“哭”,沒能完全卸掉輿論壓力。不過,在有關他的新聞徹底發展成一則丑聞之前,譚力在災后重建工作中打了一場“翻身仗”,將丟掉的面子也重建了起來。在忙于主持重建工作、陪同接待各級領導近十個月后,譚力獲評全國抗震救災模范;2009年3月,他“因抗震表現突出獲交流提拔”,調往海南省任省委常委、宣傳部長。

            汶川大地震,成為了譚力升遷路上的一個重要跳板。

            “加快”!

            “只有加快發展,才能更好地推進災后重建;只有加快發展,才能有效地破解當前經濟面臨的難題;只有加快發展,才能迅速奪回災害造成的損失。加快發展,是必須突出的主題!”這是《綿陽日報》記錄的一次譚力的講話內容,報道稱當時譚力的話語“斬釘截鐵”。

            王孝萬和他的村民們很快就感受到了斬釘截鐵般的“加快”。據回憶,就在地震后十幾天、“衛生隊還在村里護理傷員”時,綿陽市一位副市長就帶來了重建的消息:貓兒石村已被確定成為全市6個永久性農房建設示范點之一。重建后的村子將更名為“吉娜羌寨”,帶有濃郁的少數民族風格。

            一位綿陽市官場人士告訴北青報記者:“當時‘吉娜羌寨’是那么高規格的工程,要花那么多錢,而且是要起到示范帶動作用的,肯定是要譚力拍板決定的。”

            “吉娜”是羌族傳說中最美女神的名字,但比起美麗意象和遠景規劃,村民們對于眼下重建的形式印象更深:不是修繕、加固、改建,而是全面地推倒后原址原建。王孝萬有不同意見。和官方資料中“羌寨七十一戶人家有六十九戶房屋倒塌”的記載有所不同,王孝萬記得當時村里的房子“多部分沒有毀”。“我覺得好多房子還都可以加固的,村里還有幾戶是剛蓋起來的新房,燈和窗戶還都沒安。結果說要統一重建,‘挖一棟、還一棟’,就統統挖掉了。”他說。

            2008年7月底動工,村民們記得一位擂鼓鎮領導站在挖掘機的駕駛間里下令:挖。其后,3臺挖掘機、6臺裝載機、成都軍區住滇部隊近700名戰士,6個月時間,一個由69棟住房以及篝火廣場、“碉樓”等設施構成的“吉娜羌寨”就已經完工了(村民反映,與四川省設計院最初做出的規劃圖紙相比,實際建設成果少了一個吊橋和一個拱橋,減了工程量),“剛好”趕上了春節前村民們回遷入住。

            在“七十一戶人家有六十九戶房屋倒塌”之余,還有兩座原貓兒石村的村舍被保留了下來,它們如今并排坐落在整個“吉娜羌寨”的北面,距離這個國家5A級景區的最北端也有近百米,中間隔有一片樹林。在村民看來,這兩座房子沒有被挖掉是因為“不影響整體效果”。

            貓兒石村距離老北川縣城有14公里,并不是北川縣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但由于是從綿陽入北川的第一個村落,故有北川縣門戶之稱。而大規模重建并開發成具有旅游功能的羌寨,在王孝萬看來,這有“面子工程”的成分。

            這不是第一次有人反映譚力在執政一方時做“面子”。2001年起譚力任四川省廣安市委書記,據媒體報道,廣安市一名退休廳級干部曾透露:譚力主政期間“愛好面子工程”,當時修建了思源五星級賓館、思源廣場等。

          責編:王嘉懿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_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麻豆_国产午夜鲁丝片AV无码_一区二区三区色视频

          1. <i id="wo86o"><bdo id="wo86o"></bdo></i>
                <thead id="wo86o"></thead>
              1. <code id="wo86o"></code>
              2.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彩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久爱亚洲伊人 | 亚洲欧洲中文字幕gy |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做天天吃中文 | 亚洲中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一区二区亚洲一二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