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 id="wo86o"><bdo id="wo86o"></bdo></i>
          <thead id="wo86o"></thead>
        1. <code id="wo86o"></code>
        2.  新聞頻道 > 評論 > 正文

          公權部門都該告別“通稿思維”

          2013-06-05 08:09 來源:新京報

            周強要各級法院改變“一篇新聞通稿打天下”,確實,“新聞通稿”是信息發(fā)布的重要渠道,但不應是全部,更不能異化為應對媒體采訪的“擋箭牌”。

            《新京報》報道,最高法院新任院長周強日前稱,各級法院要改變過去“一篇新聞通稿打天下”的做法,結合各類媒體不同的受眾需求,把法院依法公開的信息、媒體關注問題、社會公眾興趣點三者結合起來。

            改變“一篇通稿打天下”,這一說法令人耳目一新。相信很多媒體人有過類似經歷,一起突發(fā)事件之后,找到相關部門采訪,對方常常回答:“會有新聞通稿”。“新聞通稿”是信息發(fā)布的重要渠道,但不應是全部,更不能異化為應對媒體采訪的“擋箭牌”。所以,需要改變“一篇通稿打天下”的,不僅是法院,所有公權力部門都當如此。

            “新聞通稿”的缺陷,不僅在于新媒體時代,其時效性和表現形式等難以完全滿足公眾要求,還在于常與之伴隨的“選擇性公開”。民眾想聽的,通稿不說,或者說得不解渴。這種官方通稿內容和公眾關注點的“錯位”,有時甚至比事件本身還招致不滿。比如,今年2月某地一次事故之后,當地官媒的一篇報道,引發(fā)網友吐槽、媒體批評,因為“1300字的報道中,有1134字表揚政府部門和官員如何辛苦工作,卻沒有出現一次傷亡人員或家屬的名字”。該新聞稿,就是“通稿”失效的典型例證。

            另外,有些時候,因為“通稿”信息有限,回答不了民眾的疑問,從而導致一些不實信息的傳播,負面效應不容小覷。

            通稿失效的主要成因,并非是通稿形式,而是其背后的“通稿思維”。這種思維不是以公眾利益為旨歸,而是選“我認為能說的”、“我認為重要的”公開。這種思維過度自信,不尊重媒體的專業(yè)意見和要求,不尊重新聞規(guī)律。比如近年來,央視在突發(fā)事件后的直播中,就曾多次出現主播打斷連線的地方官員的情形。因這些官員首先極力想表達的,往往都是自己很盡職、領導很重視等信息,而非民眾關注和媒體需要的實質內容。但公眾的疑惑得不到及時解答,官員即便確實做了不少工作,也難以得到應有的認可。

            常有人說如今官方和民間呈現兩個輿論場,之所以如此,和很多時候官方信息公開還停留于“我說你聽”,缺乏有效溝通不無關系。公眾想聽的官方不說,官方在說的,公眾一定不想聽,共識從何談起?新媒體時代,一個地方的事件,往往會引起舉國關注。事件造成的直接損害在地方,但信息不透明卻挫傷整個民心,損害政府整體形象、影響司法公信。就此而言,改變“一篇通稿打天下”的意義,符合社會的潮流。

            和公權力機構相關的信息公開,都應做多維考量,而不是單向思維。告別“通稿思維”,告別自說自話,尊重媒體報道自主權,養(yǎng)成與公眾互動交流的習慣,應是所有公權部門都該去做的事情。(王華)

          責編:劉睿
          0

          相關新聞

          更多>>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_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麻豆_国产午夜鲁丝片AV无码_一区二区三区色视频

          1. <i id="wo86o"><bdo id="wo86o"></bdo></i>
                <thead id="wo86o"></thead>
              1. <code id="wo86o"></code>
              2. 在线观看不卡免费视频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电影 | 亚洲AV第一成肉网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 | 亚洲高清国产免费大片 | 亚洲人成综合小说社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