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威 陳平的走紅,源自于他的突然蒸發,或許沒有這則新聞,陳平這個普通的名字可能不會為人所知。
一年前的陳平,還十分令人羨慕。從與哥哥陳顯寶共同創立物流公司“宅急送”,到率領團隊全身而退,組建“星辰急便”,至獲得阿里巴巴戰略入股,并與鑫飛鴻完成合并。陳平身上閃耀著令創業者目眩的光芒。
直到他“人間蒸發”之前,他還是個拿得起放得下的英雄。而他近日的一則短信,則充滿了成王敗寇的辛酸,“公司解散了,阿里7000萬,我的5000萬全部賠光了。現在客戶的2000多萬貨款被加盟商非法侵占,也不能返還。1400多名員工兩個多月沒有工資,我已經傾家蕩產。做生意有賠有賺,現在公司賠本了,懇請大家一起承擔,在此,真誠地向大家說一聲:對不起了。”
然而,他的誠懇與道歉,并沒有獲得同情和原諒。來自微博的批評、媒體的質疑以及供應商的落井下石,不僅讓他“蒸發”了數天,甚至殃及其兄弟公司宅急送。很快,宅急送位于上海浦東區的一處倉庫被星辰急便加盟商包圍并封鎖,該倉庫的業務因此陷入停滯。
陳平不是第一個在資金鏈斷裂難題面前選擇“跑路”的民營企業家。剛剛過去的2011年,老板跑路已經成為熱點名詞:溫州立人集團老板跑路又被刑拘,團寶網任春雷走了又回來,安溪許火從迂回跑到境外。或許在這些老板出逃的背后,總也逃不開資金鏈斷裂、盲目擴張、管理不善等類似的錯誤和問題。每個企業遇到的問題各有不同,卻也應該看到,這些企業所面對的一個重要背景正在于民營企業集體生存環境堪憂。
可是,人們不禁要問,企業創業之初,這些問題不就可以預見嗎?為什么一度豪情萬丈、勇敢無畏的企業家們在挫折面前總是選擇逃避?沒有了擔當?是什么導致了企業家的怯懦?
目前中國民營企業總數已達750多萬家,占全國法人企業總數的70%以上。據調查,非公經濟占全社會就業人口的10%~20%,占用全社會資源30%~40%,繳稅占比50%~60%,提供60%~70%的社會產品和服務,解決80%~90%的新增就業。
破產在企業經營中司空見慣,中國也不會因經濟體龐大而缺少這樣的機會。相反,正因為中國的市場容量大,市場經濟又過于年輕,業態創新層出不窮,法律法規不健全等因素,創業失敗的概率也更大。人們一方面給成功者以鮮花和閃光燈,一方面又給失敗者奚落和臭雞蛋。
基于目前的現狀,本屆兩會,不少代表委員也是聚焦非公經濟,為民營企業的發展建言獻策。
樂友孕嬰童董事長、CEO胡超希望政府在“十二五”期間,加強物流等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加快互聯網領域壟斷性行業改革,建立誠信企業的公示體系,為中小企業的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環境;成都硅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有治希望2011年兩會能夠更多地關注民營企業,適當減輕民營企業稅賦負擔,在稅收、信貸、保險等方面給予更多扶持,以便增強中小型民營企業的生存能力。他還期盼對民營企業自主創新實施政策指導和資金支持,讓更多的民營企業走向自主創新之路,讓民營企業在發展的道路上“暢通無阻”。
中國崛起的夢想取決于企業細胞,企業的未來取決于企業家精神,勇敢是企業家精神的基石,而社會的寬容是培育勇敢精神的必需品。
頻繁的老板跑路,正是民意洶洶的結果,催生出企業經營者的唇亡齒寒。在創業中遭遇打擊的陳平,運氣尚好,據說宅急送已經向其伸出援手,不過,并非每個企業家都像陳平一樣,有一位陳顯寶式的兄弟。
如果一旦企業遇到問題,又沒有一個可以依靠的大哥,企業家就選擇“跑路”,那么這種市場培養出來的企業家,就不可能是英雄,而只是懦夫。由此企業就會失去原有的生命價值和經濟效能,從而使經濟陷入惡性循環。人們有理由相信,星辰急便決不會是最后一個倒掉的公司。企業家也應該相信,不犯錯誤的企業是無法成功的,只有犯錯誤的企業才能接受教訓,繼往開來。
寬容對待“失敗”的企業家不僅是以人為本的體現,更有助于培養一個自由的、充滿活力的商業環境,唯獨這樣的商業環境才有可能誕生偉大的企業家。理想的商業環境,應該釋放出一種自由、和平與寬容的氣息,而不是一種緊張、固執而排他的成王敗寇的功利思想。誠然,人們在心中總是默默祈禱出現完美的商業領袖,他們具備精英所具備的一切素質,卻又從不犯錯,而事實上,沒有允許犯錯的輿論環境,美國就不可能產生喬布斯式的完美主義企業家精神。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