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劇開道之下,新一輪投資韓國的潮流正撲面而來。
投資額爆發井噴。2014年上半年,中國對韓國的投資額達到7.08億美元,同比增長689.6%。整個2013年全年,中國在韓國的投資額還在4.8億美元。在對韓激增的投資中,房地產租賃業拔得頭籌;餐飲業、文化產業的投資也非常顯著,與去年上半年相比,分別增長了6倍和近20倍。文化產業正是韓國著力向中國推介的。
文化產業的吸引力
今年8月7日,搜狐向韓國娛樂傳媒公司KeyEast投資15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9000萬元),以持有后者約6%的股份,成為裴勇俊之后的第二大股東。這次合作雙方各取所需:KeyEast希望通過搜狐加強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搜狐則希望獲得KeyEast的制作內容,夯實版權優勢。此后,搜狐將享有KeyEast制作內容在中國網絡播放的壟斷權,同時也將負責KeyEast旗下演員在中國的宣傳和活動。KeyEast旗下擁有裴勇俊、金秀賢等在中國頗有人氣的演員,搜狐此舉也是看中了韓劇在中國強大的影響力。
在韓國文化內容之中,韓國電視劇無疑是對中國人最有吸引力的。根據韓國貿易協會今年統計的數據,韓劇占到中國人喜歡的韓國文化內容的73.4%,遠高于音樂(8%)和電影(4.9%),而廣播、廣告、游戲、漫畫等其他文化內容加起來只占2.7%。
從2011年開始,韓國電視劇對中國的出口就超過了一億元人民幣,且逐年遞增。韓劇傳輸權的銷售額增長也非常快:2013年上半年韓劇每集傳輸權的銷售額為18萬元人民幣,2014年上半年已經增加到49萬元。而根據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的預測,2014年下半年每集銷售額將增加到80萬元。
與此相對應的是中國對韓劇廣闊的、并且一直在增長的消費市場。中國數碼電視收視連年增長,到2015年,中國數碼電視收視預計超過3.7億家;中國人對互聯網視頻收視中,87%的中國互聯網視頻用戶選擇觀看電視劇,僅次于觀看電影的93%。“韓劇在全球有超過15億觀眾,來自中國的觀眾就超過三分之一。”韓國投資促進局局長韓基元對經濟觀察報表示。
市場意味著投資機會。在韓國投資促進局文化內容產業專業委員芮廷旼看來,中國和韓國在電視劇領域的合作可以有多種形式,核心是在韓劇中添加中國色彩。“最好是從韓劇的前期策劃就開始合作,由韓國方面企劃針對中國的內容,而中國投資者主要負責資金和開拓市場。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實現電視劇的增值,也是對韓國和中國文化的共同營銷,兩國的文化內容產業可以一起增長。”芮廷旼說。
據芮廷旼介紹,目前,中韓在文化產業的合作已經不少,主要的投資形式包括間接廣告、共同制作、制片公司和基金。
間接廣告是最初級的投資方式。在今年5月至7月播放的韓國電視劇《你們被包圍了》和《異鄉人醫生》中,植入了中國品牌的化妝品、雞尾酒、汽車和電子商務APP的廣告。
共同制作是另一種被廣泛采用的投資方式。2013年上映的電影《分手合約》就是由韓國CJ&M集團進行規劃、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負責配給和流通的中韓合作電影,制作成本人民幣3000萬元,放映兩天就收回了全部成本,六周后票房達到人民幣2億元。而預備在2015年放映的電視劇《男人幫2》由韓國CJ&M公司、韓國導演和拍攝團隊、中國譚璐璐工作室、聚合娛樂公司共同制作,作為《男人幫》的續集,預期收視可觀。
制片公司持股投資在這幾年也發展得很快。除了搜狐與KeyEast的合作之外,日本制片公司下手地更早。索尼以50億韓幣場內收購了韓國娛樂公司 Chorokbaem Media 14.97%的股權。另外,索尼也用50億韓幣持有韓國娛樂公司Pledis50%的股權,將負責Pledis旗下藝人在日本的宣傳和各種活動。
而在文化內容基金的合作中,韓國母基金與CINE21i、NEOWIZ、SM娛樂、日本的ACC集團合作共同成立了“新韓流投資組合基金”,總額是305億韓幣,這一基金以打入海外為目標投資廣播電視劇。除了韓國母基金外,其他幾家公司各司其職,分別負責投資的廣播電視劇在網上的版權、OST版權、策劃和演員選拔以及該劇在日本市場的流通。這樣的合作基金為韓國電視劇走向海外市場提供了不錯的路徑,而當前韓劇進入中國市場也在尋找類似的基金合作伙伴。
韓國政府對推廣韓國的文化產業非常重視。2005年,由韓國中小企業廳、文化部、未來部等七個部門共同出資組成了韓國母基金,當時設定的存續期限是30年。到2014年,這一基金的規模已經達到16216億韓幣(約合人民幣98億元),計劃在2014年將這一基金擴大為2萬億韓幣(約合人民幣121億元)。目前,這一基金已經有了304個投資組合,而在2013年解散的21個投資組合中,平均收益率為8.27%。到2015年,韓國政府計劃進一步擴大扶持規模。
服裝產業基金計劃
服裝產業是韓國的另一個招牌。
服裝產業在韓國的內需規模位列第三,僅次于飲料食品和汽車燃料。2013年,韓國國內的服裝消費額在人民幣2973億元,其中,外國人的服裝購買比例占到總消費量的33%。據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的數據,2013年韓國首都首爾服裝產業的從業人員超過10萬人,遠遠高于米蘭和巴黎。而首爾的店鋪與購物中心多達3.5萬個,超過米蘭、紐約和巴黎的三倍。
韓國服飾在中國消費者中受歡迎的程度遠遠高于平均水平。根據韓國投資促進局的數據,80%的中國游客去韓國的目的是購物,而在中國游客的購物清單上,55%是服裝,21%是鞋類。2013年,韓國服裝在中國的銷售業表現不俗:E-LAND銷售額達到人民幣146億元,BASIC HOUSE也達到人民幣23億元。而樂天百貨的統計顯示,在樂天百貨中國區的銷售額中,韓國品牌MCM位列第一,超過了卡地亞、香奈兒、帝梵西、路易威登等國際大牌。
韓國服裝之所以在中國頗受歡迎有許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莫過于韓國影視傳播的效應。據統計,電視劇《來自星星的你》在中國獲得了37億點擊量,經濟效益達人民幣29億元。該劇播出后,相關服裝商品的出口劇增,全智賢在劇中穿的風衣銷售額猛增240%,金秀賢的外套更是在中國國內售空。
中國女性和韓國女性相似的體型和身高,以及韓國服裝成熟的設計,都成為韓國服裝在中國受歡迎的原因。據統計,60%的中國服裝企業雇用過韓國的時裝設計師。
進入韓國服裝產業投資的中國企業已然不少,不過在各種合作形式中,中國投資者最感興趣的還是股權投資。“我們有很多會員公司對投資韓國的服裝業挺感興趣,不過,他們希望合作的方式是入股,而不是在韓國直接建廠。很多會員公司都在考察,下個月我們還會安排一次集中去韓國的考察。”中國股權投資基金協會秘書長李偉群表示。
為了推動中國和韓國服裝產業的合作,韓國和中國政府正在籌劃“韓中服裝基金”,由雙方政府共同出資6億元人民幣展開合作,提高兩國服裝業的產業競爭力。根據計劃,服裝產業合作中中國將負責流通和生產,韓國負責策劃和設計,其中,韓中政策基金占股20%,國內與海外的民間投資占股80%,基金將延續至少5年。今年7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韓國,也希望政府的帶動能成為搞活民間共同基金的契機。
“從韓國出口至簽有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是很有優勢的。韓國已經與46個國家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希望今年年底前能與中國簽。中國,以及其他與韓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都是韓國服裝業的目標市場,希望未來與中國的合作更多樣、也更深入。”韓基元表示。(記者 孫琦子)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