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記者 毛韶華)自7月1日起,全面解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的6集大型系列專題片《筑夢長空》,在河南電視臺都市頻道開播,東方今報從7月2日起連續刊發前晚節目的播出臺本,引起社會各界熱議。
為進一步探討《筑夢長空》接地氣的問題,并為其登陸河南衛視做準備,昨日上午,鄭州航空港高端論壇暨《筑夢長空》懇談會在鄭州舉行。都市頻道作為會議的主辦方,邀請了省內外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實驗區建設中的關鍵點,為其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一部系列片 旨在讓重大決策深入民心
3月7日,規劃面積為415平方公里的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獲國務院批復,成為我國首個上升為國家戰略的航空港經濟發展先行區。
為全面解讀這一重大戰略,自5月1日起,都市頻道派出多路記者,先后采訪到了國家民航局局長李家祥、參與實驗區規劃起草的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張大衛副主任、航空經濟知名專家學者約翰·卡薩達、曹允春等權威人士。同時派出多個境外攝制組,采訪了孟菲斯國際機場、阿姆斯特丹史基浦國際機場、法蘭克福國際機場、仁川國際機場、香港赤邋角國際機場等世界知名空港,并考察了松島新城等依托機場興建的航空城,最終制作完成了《筑夢長空》系列專題片。
●幾個小問號 期待在碰撞中尋求答案
作為河南電視臺關注河南、解讀河南未來經濟發展的一次重大嘗試,《筑夢長空》在播出后,不但于河南百姓中,收獲了開拓國際視野、充分認識鄭州航空港重大意義的好評。省委宣傳部的領導也對該節目予以高度認可。
在系列片中,河南電視人曾試圖解答:“航空港對河南意味著什么?航空港將給河南人的生活帶來怎樣的變化,鄭州發展世界航空大都市,應該遵循一條什么樣的發展道路?”
而帶著這些問號,昨日,河南電視臺都市頻道邀請了河南省民航辦常務副主任康省禎,河南省科學院副院長張占倉,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長谷建全,河南大學經濟學院名譽院長、中原發展研究院院長耿明齋,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副院長張銳,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寧,清華大學物流系統工程實驗室主任蔡臨寧教授,河南省科學院地理研究所所長馮德顯博士,希望與他們進行思想碰撞后,尋找更加精彩的答案,為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的規劃建設提供有益的智力支持和參考。
●構筑筑夢路 專家盛贊媒體的擔當、責任
在對專題片提出建議之前,不少專家透露,其實在今年7月7日以后,無論在哪個場合面對記者,都會被反復問到同一個問題:“為什么中國第一個國際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在鄭州?”
河南省科學院副院長張占倉:這個問題一定要客觀對待:“為什么一百年以前中國的第一個鐵路樞紐在鄭州,為什么這一次中國迎來航空經濟發展的第一浪潮的時候,國務院把它放在鄭州?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鄭州的地理位置和德國的法蘭克福的位置相似。當然,也和鄭州航空港最近幾年發展的狀態比較好密切相關,這是歷史的需要,國家的需要。”
河南省民航辦常務副主任康省禎:“期待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帶動河南飛向世界,是一億河南人的航空夢。承載著對人民的期望,河南電視臺以孟菲斯、阿姆斯特丹、仁川、香港、法蘭克福成功的經驗,為我們展開了一幅幅畫面,表現出了一個主流媒體的擔當、責任、眼光。”
●提出好建議 增強體驗性是航空夢的關鍵
清華大學物流系統工程實驗室主任蔡臨寧:“我們航空物流方面沒有這樣的片子,我們這個領域的人,一直期望有一天能拍出像央視紀錄片那樣的好節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寧:“《他山之石——孟菲斯篇》做的,跟我對孟菲斯的認識是一樣的。對航空經濟來說,體驗性非常重要,因為本身做航空、做機場都在講體驗。要讓人看了片子,能感受到我是一個體驗者、參與者,從中能體驗到航空帶來的服務,和航空體驗帶來的城市的發展,以及這種體驗對鄭州發展的路徑是什么樣的。就是我到實驗區來得到什么、體會到什么、享受到什么。把一種抽象的感受變成一種摸得著的、看得見的內容,就是接地氣了。”
■ 聲音
受跨國采訪語言不通、采訪周期短等因素所限,我們采制的節目還存在一定的瑕疵和遺憾。”李波舉例:“比如,和鄭州的對比聯系上,“貼地氣”不足,對航空港未來的建設指導作用不夠明顯,這都將是我們下一步改進的方向。 ——河南電視臺都市頻道總監李波
專家提出我們的片子理論性強,說明節目是把問題堆積到一起了,沒有故事。這方面需要我們再改進。同時,幾個“取經”城市的內在邏輯,我們也應該換另外一種形式展現。——河南電視臺都市頻道副總監郭士飛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