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記者獲悉,省政府正式發布了《河南省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實施辦法》,對我省范圍內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改革范圍、基金籌集辦法、具體計發辦法等多個方面出臺了詳細的規定。
辦法規定,基本養老保險費由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單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以下簡稱單位繳費)的比例為本單位工資總額的20%,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以下簡稱個人繳費)的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的8%,由單位代扣。
本辦法實施后(2014年10月1日)參加工作、個人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退休后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之前已經退休的人員,繼續按照國家和我省規定的原待遇標準發放基本養老金,同時執行基本養老金調整辦法。
據悉,全省從2014年10月1日起統一按本人繳費工資8%的數額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全部由個人繳費形成。
個人賬戶儲存額只用于工作人員養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照國家統一公布的記賬利率計算利息,免征利息稅。參保人員死亡的,個人賬戶余額可以依法繼承。
考慮到中國社會老齡化的未來,推行“統賬結合”有不得不為的道理。
在養老金支付能力堪憂的背景下,個人賬戶是否應“充公”引得滿城風雨。
在我國現行的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制度下,養老金預計發放年數低于預期剩余壽命8年,養老金投資回報率大幅跑輸待遇增長率,繼承制還導致養老金額外支出。
李忠指出,我國的基本養老保險是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模式,其中按本人繳費工資8%的數額為參保人員建立個人賬戶。如果個人的壽命比較長,個人賬戶儲存額不足以支付時,個人賬戶的養老金轉由統籌基金列支,保證個人賬戶養老金能夠繼續發放。
記者從人社部門了解到基本養老保險繳納和發放的規定,參保人員死亡的,個人賬戶本息余額可以依法繼承。目前,河南省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平均替代率(月人均養老金與月人均繳費工資的比值)為74.4%,平均撫養比(繳費人數與領取養老金人數的比值)為2.3比1,開封市為1.2比1。
3月7日,記者從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了解到,根據國家及我省相關規定,我省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員死亡后,其個人賬戶本息余額可以繼承,同時還將按照規定為其遺屬發放喪葬補助費和一次性撫恤金。
同時還將按照規定為其遺屬發放喪葬補助費和一次性撫恤金。
3月7日,記者從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了解到,根據國家及我省相關規定,我省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員死亡后,其個人賬戶本息余額可以繼承,同時還將按照規定為其遺屬發放喪葬補助費和一次性撫恤金。
■在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預防接種、健康體檢、康復理療等費用可通過個人賬戶來支付 ■在支付門診費用和住院醫療費用自付費用方面,由只限于參保人本人擴大到家庭成員 “改革之后,將擴大個人賬戶的使用范圍,具體表現為首先在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預防接種、健康體檢、康復理療等費用可以通過個人賬戶來支付。
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是參保人的“養老錢”,賬戶存儲額的多少跟每個參保人息息相關。如果職工在不同地區之間調動工作,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全部儲存額(包括本金和利息)也將由調出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轉入調入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調入地社會保障經辦機構為其重新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
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是參保人的“養老錢”,賬戶存儲額的多少跟每個參保人息息相關。如果職工在不同地區之間調動工作,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全部儲存額(包括本金和利息)也將由調出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轉入調入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調入地社會保障經辦機構為其重新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
這一次是2014年4月底,《經濟參考報》刊文《醫保基金結余超過9000億,個人賬戶資金大量沉淀》,說2013年與2014年1-2月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入為8173.7億+1249.5億,基金支出6801.1億+1064.1億,又額外結余1372.6億+185.4億。在2012年底醫保資金累計結余7644億中,個人賬戶積累2697億,占35.3%;統籌基金累計結存4947億。
近期“北京市醫保個人賬戶將封閉管理”的消息引發普遍關注。北京市人力社保局表示,隨著醫療保險事業的快速發展,國家要求對個人賬戶實行封閉管理,為此,北京市將加強對醫保個人賬戶的管理,研究將個人賬戶封閉管理專款專用,進一步提高醫保資金使用率。
社平工資越高、繳費工資基數越高、繳費年限越多,計發的基礎養老金就會越高。
北京青年報記者經過計算后發現,目前月入5000元的職工如果延遲退休5年,每月養老金可比正常退休多拿900多元。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社平工資越高、繳費工資基數越高、繳費年限越多,計發的基礎養老金就會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