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月8日電 (潘旭海 陳孟)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在河南省開封市通許縣孫營鄉朱氏崗村,當地村民集資建造了一座36米高的金色毛主席雕塑,引發社會關注。對此,當地政府部門表示,該雕塑未經過登記、審核;現已拆除。
報道稱,這座巨型毛主席雕塑建在通許縣孫營鄉朱氏崗村西北角。雕塑坐北朝南,由鋼筋和水泥筑成,外面一層金色漆。雕塑設計高度為36.6米,由幾名企業家投資建造,其中村里一部分人捐款數萬元,總造價近300萬元。
1月7日,記者就雕塑建造事致電通許縣孫營鄉政府。鄉政府辦公室李姓工作人員表示,該雕塑建造在距離該村較為偏遠的一片荒地上,土地性質非耕地。該雕塑系朱氏崗村企業家和村民投資建造,未經過任何審批程序。
農村建雕塑是否如同城市建設一樣,需要通過文化管理部門審核?對此,通許縣文化局工作人員表示,由于朱氏崗村的雕塑建造地并非旅游、文化區塊,雕塑的建造不用在文化部門報批。當地園林部門也表示,他們只負責管理城鎮里的雕塑,并不管理農村的。
1月8日,通許縣地國土資源局工作人員向人民網記者證實,該雕塑已被縣監察大隊拆除,但因何原因拆除,他們并不清楚。
27日凌晨,天安門毛主席像迎來了每年一次的“更新”。從1949年至今65年里,天安門城樓上的毛主席畫像的版本經歷過“8次更迭”。1966年8月以后,經中央決定,天安門城樓上的毛澤東畫像天天懸掛,每年國慶節前要更換一幅新的。
為迎接國慶67周年的到來,昨夜,天安門城樓毛主席像迎來了每年一次的“換新”工作。晚上10點40分,一輛吊車和一輛運載著毛主席新畫像的貨車,從天安門城樓中間門洞駛出。
2013年9月28日零點,天安門城樓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更換新的主席像工作。工作人員用吊車把舊的毛主席畫像徐徐釣了下來,再把新畫像吊起來固定在了城樓正中央。整個安裝過程僅用了一個小時。按照慣例:天安門城樓懸掛的毛主席像每年至少要更換一次。毛主席像高6米,寬2.5噸。
通許縣食藥監局食品流通股、食品生產股和食安所執法人員,積極在全轄區范圍內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
通許縣食藥監局開展食品安全知識培訓班,全縣各中小學食堂管理者及從業人員60余人參加培訓
幾天前,縣紀委到村里進行座談,當時我只是隨口把我個人宅基地在確權中存在的問題一說
從6月14日起,通許縣食藥監局在開封新技術中等職業學校院內對轄區內餐飲服務單位從業人員280余人進行業務培訓。
6月13日上午,通許縣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舉辦主題為“尚德守法,共治共享食品安全”的食品安全宣傳周啟動儀式。
4月14日下午,通許縣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科科長劉嫄受邀來到該縣育英小學,為該校三一班90余名師生宣講安全普法知識,切實增強小學生的安全意識
從2016年2月23日開始,通許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采取會前嚴格檢查,會中全程監督等措施,嚴密排查安全隱患,全力做好會議期間餐飲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近日,映象網記者接到部分通許群眾舉報稱,通許縣中醫院一些患者“掛床住院”,疑套取新農合及醫保資金。接到舉報后,映象網記者于12月15日至19日數天對通許縣中醫院進行了跟蹤調查。
從2012年至今,該縣從縣城、鄉鎮到社區、村莊,形成網絡,構建多級多個“愛心家園”,為留守兒童提供了一個個增長見識、學習娛樂、疏導心理的好去處,讓這些孩子不再孤獨。
“您好,我們是供電公司員工,請問您對供電員工的服務滿意嗎?還有什么意見和建議……”。
競爭激烈的醫療市場,為謀求生存招攬患者,不少醫院在宣傳推廣上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千奇百怪的宣傳方式讓人啼笑皆非。
岳寨村位于通許縣城東3公里處,1500口人,2600畝耕地,7個生產組。700年之前,岳飛的一脈后代,帶著逃難的族人,在這片西郊縣城3公里水草豐茂的地方定居下來,筑草屋,修寨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