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16日08:23 來源:中國新聞網
“煤價都降成‘白菜價’了,電價為什么不能跟著降?”“為什么油價降了,物流成本卻總也降不下來?”
近日,本報記者對浙江省的杭州市、嘉興市和河南省的鄭州市、洛陽市的53家企業成本狀況展開調查。調查中,不少制造業企業反映,雖然煤、油等原材料價格一直在降,但一些來自水電熱氣等壟斷性行業的成本仍然“堅挺”。在原材料等成本基本穩定甚至下降時,這類成本在企業總成本中的占比不降反升。
企業最不滿意“變壓器基本電費”
“只要裝了變壓器,即使一個月不用電、同時向供電部門報停,也要交變壓器基本電費200萬元”
制造業企業多是用電大戶,電費是企業成本中的一大塊。
中國一拖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隨著環保標準持續提升,用煤、用氣都逐步轉換為用電,用電成本逐年上升,2015年企業全年用電已超過2億元。河南一家復合材料有限公司負責人也介紹說,電費占到該企業生產成本的30%以上,最多時每月上交電費1000多萬元。
調查中,企業反映最不滿意的是“變壓器基本電費”制度。企業只要裝了變壓器,即使不用電,也要長期交納不低的費用。
河南一家企業反映,近兩年企業有時會停產不用電,即便如此電費還是居高不下。“如果一個月不用電、同時向供電部門報停,要交變壓器基本電費200萬元。一個月不用電、也不報停,就要交變壓器基本電費600萬元。” 這位負責人說,企業一年只有兩次報停權限,其它不用電的時候,只能白白交數百萬元變壓器基本電費。
“變壓器基本電費相當于裝機費用,為何還要年年繳納?即便有維護成本,是否也可以大幅降低?”浙江金杭包裝負責人也反映,變壓器基本電費太高,每個月要每千伏安30元。據了解,這種變壓器基本電費制度規定,企業在向售電部門申請變壓器安裝容量后,不論企業該月是否用電,供電局都會依據裝機容量向企業收取基本電費。鄭州一家大型制造企業財務總監告訴記者,目前鄭州地區基本電費有兩種收費方式,一種是裝機容量×20元/月,一種是最高負荷(不得低于裝機容量的40%)×28元/月,導致企業多用電多交錢,少用電也不少交錢。
不少用電大戶為降低成本,搞自備電廠。但企業反映,自備電廠需要交納的政府性基金和備容費偏高。一家電解鋁企業負責人介紹,自備電廠每度電需繳納的基金及附加、備容費占企業電價比例為23.3%,使每噸鋁成本增加近1400元。“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形勢下,很多省份都出臺了一些自供電減負政策,比如內蒙古電解鋁企業自發自供電只收取3分錢備容費。”這位負責人說,電費成本高,企業生存空間受到擠壓。
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特許經營成了“只此一家”
企業要排放廢水,由于特許經營,當地只有一個廢水處理公司,每年最多來回收兩次。企業只好把廢水堆放在廠區里,嚴重影響正常生產
“為什么油價降了,物流成本卻降不下來?”中船重工第七二五研究所負責人說,公司一年物流成本占到總利潤的3%,高達1.8億元。該負責人納悶,“據我了解,物流公司也沒掙著什么錢,很多時候不得不超載才能保本。”
據有關方面測算,從全國情況看,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約為GDP的18%,而美國約為8.5%,也就是說,在創造等值GDP時,中國企業在物流上的花費是美國的2倍多。在路網不夠發達、離港口較遠的省份,物流綜合成本還會更高。
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指向高速公路、鐵路等具有壟斷特質的行業。多家企業認為上述部門管理成本太高,希望降低高速公路收費,包括讓一部分高速公路回歸公益屬性,“看起來政府和一些市場主體收費少了,但能夠降低區域總體的物流成本,長遠看對地方經濟有很大好處。”
第七二五研究所負責人認為,在降低物流收費的同時,“鐵老大”們還應提高效率和服務。“我們基本還是通過汽車運輸,對鐵路運輸貨物不太放心,因為出現過損壞的情況,希望能像國外一樣,不同物料用不同種類的車廂裝載以保障運輸質量。”
一些特許經營,對企業來說也增加了不必要的負擔。浙江嘉興鼎美電器反映,企業每年要排放60噸至80噸廢水,然而由于特許經營,嘉興只有一個廢水處理公司,每年最多只能來回收兩次,企業只好用中轉桶把廢水堆放在廠區里,一堆就是幾百平方米,嚴重影響正常生產。“我們去正規廠處理三廢,要求爺爺、告奶奶,跟政府打招呼才能擠上去。而‘野處理廠’天天打電話要提供服務,價格只是正規廠的一半。”鼎美電器有關負責人說。
各類前置性評估、年檢,簡政放權后多數交給了第三方機構,看似企業可以在充分競爭的市場上選擇價格優惠、服務好的評估機構。但實踐中,一些企業發現,相關部門往往有合作的評估機構。“與政府部門有合作的評估機構,評估檢測通過率高,但價格也高;沒有‘背景’的評估機構報價低,但很可能無法一次通過評審。這也是一種壟斷,逼得企業多花錢選那些‘紅頂中介’。”鄭州一位企業負責人說。
理順“市長”與“市場”的關系
“搶直供電試點就像搶春運火車票一樣,多數企業不到電價改革的紅利”
“電力、物流等成本與企業息息相關,尤其占制造業企業總成本的比例很高,也是國家降成本六大‘組合拳’中的重要兩拳,希望真正能夠打拳到肉。”調查中,企業普遍渴望加大對壟斷行業的改革,來自這些領域成本的切實降低對企業減負效果會很明顯。
在反映最強烈的電力領域,企業普遍建議減免或取消變壓器基本電費,不少企業表示還希望盡快普及企業直供電政策。
山東、江蘇等地已開始啟動的直供電試點,讓河南和浙江兩省企業分外“眼紅”。中國一拖相關負責人說,他們與洛陽熱電廠僅一墻之隔,雙方均有很強的合作意向,但現在洛陽熱電廠必須先把電上網,一拖再從電網買電。記者從工信部經濟運行監測協調局獲悉,山東省2015年用戶累計減少電費支出3億多元,今年年初使用直供電的試點企業已達500多家。而江蘇省早在2012年就被列為電力直接交易試點,2015年試點擴圍后使用直供電的工業企業增至364家。
“浙江緊鄰江蘇,特別是紡織、機械等行業,兩地企業成本接近。但江蘇實行直供電后,用電大戶成本明顯下降。”浙江的一些企業表示。河南不少企業反映,大用戶直供電很難享受,只有少數配額。“搶直供電試點就像搶春運火車票一樣,許多企業不到電價改革的紅利。”
“希望能夠盡快嘗到輸配電成本下降的甜頭。”湖北、寧夏、安徽、云南、貴州等第一批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日前成果落地,讓還未納入今年輸配電價改革的企業格外關注。據悉,輸配電價改革今年將覆蓋全國一半以上的省級電網。
在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看來,進行了多年的電價改革能否順利鋪開,是打破行業壟斷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就像解扣子一樣,一個扣子解開了,下邊的就順溜了。這些領域打破壟斷,讓社會資本進入形成競爭,企業反映的這些成本肯定會下降,服務質量也會越來越好。”
李錦認為,雖然這些企業反映的各種成本來自不同的壟斷領域,但核心問題都在于政企還沒有完全分開。改革決心有了,文件政策有了,但是在執行層面,政企有時還是緊密的意見共同體,“市長左右市場的情況還時有發生”。
(本報記者白天亮、王政、陸婭楠、左婭、劉志強、趙展慧)
如杭州市電力局路燈管理所原會計徐玥明,一人就貪污路燈電費588萬元;湖北荊門市城區路燈管理局原局長沈忠斌、副局長張孝軍兩人“聯手”貪污受賄550多萬元。承擔杭州市城區超過15萬盞路燈維護管理的杭州電力局路燈管理所,每月僅電費開支就高達700萬元至900萬元。
咱老百姓用電,每個月用得再多,也就是百兒八十度或者幾百度,但工業企業就不一樣了,每個月用幾十萬度甚至數百萬度并不罕見。河南電力交易中心有關人士解釋,以前,電廠發出來的電量,會通過電網輸送到用戶家里。
4月29日,記者從南陽供電公司獲悉,4月20日起,我市除10千伏居民用電外,其他各類用電實行城鄉同價。此次電價改革涉及除淅川縣外我市的10個縣域,可使全市縣域年減少電費支出約5350萬元。
近日,廣東省發展改革委批復同意了深圳市銷售電價調整方案:自2015年2月1日實際用電起,深圳商業用電價格平均下降8.43分/千瓦時,全面實現與工業用電同價;工業用電及居民用電價格維持不變。對于這兩大塊的降價空間,國家發展改革委明確要求,輸配電價試點改革產生的降價空間要用于調降深圳銷售電價,使改革成果惠及電力用戶。
近日,廣東省發展改革委批復同意了深圳市銷售電價調整方案:自2015年2月1日實際用電起,深圳商業用電價格平均下降8.43分/千瓦時,全面實現與工業用電同價;工業用電及居民用電價格維持不變。對于這兩大塊的降價空間,國家發展改革委明確要求,輸配電價試點改革產生的降價空間要用于調降深圳銷售電價,使改革成果惠及電力用戶。
2014年11月出臺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明確,推進石油、天然氣價格改革,有序放開競爭性環節價格,天然氣井口價格及銷售價格由市場形成,油氣管輸價格由政府定價。
發改委價格司巡視員張滿英在會上表示,首輪輸配電價改革試點已經全面完成,對電網企業進行嚴格的成本監審,剔除不應進入定價成本的費用和支出。
[摘要]記者30日從國家電網公司獲悉,已征收50多年的城市公用事業附加費近期被取消,此舉可使我國平均每度電價降低1分1左右。記者30日從國家電網公司獲悉,已征收50多年的城市公用事業附加費近期被取消,此舉可使我國平均每度電價降低1分1左右。
[摘要]記者30日從國家電網公司獲悉,已征收50多年的城市公用事業附加費近期被取消,此舉可使我國平均每度電價降低1分1左右。記者30日從國家電網公司獲悉,已征收50多年的城市公用事業附加費近期被取消,此舉可使我國平均每度電價降低1分1左右。
經國家發展改革委批準,深圳市輸配電價改革正式實施,近日,廣東省發展改革委批復同意了深圳市銷售電價調整方案,自2015年2月1日起實施。既然是市場化,價格就應該跟隨市場波動,電價改革就應該包括下調居民電價的選項——居民電價既然能漲,當然也應該能跌。
據本報記者了解,中電聯正在對電價改革課題做分析研究,提出電價改革中長期路線圖。2014-2015年,發電上網全面推行兩部制電價;全面推行獨立的輸配電價;擴大大用戶直供范圍;優化銷售電價結構;開展中型電力用戶直供試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著力完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價格形成機制,堅決放開競爭性領域和環節價格,靈活發揮價格杠桿作用,將價格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5年來,農產品、資源能源、醫藥、交通運輸等領域的改革持續深化,價格改革爬坡過坎、穩健推進,對行業體制變革起到了“牛鼻子”的牽引作用。
與2002年相對碎片、單一化電改相比,新一輪電改力度大,主次分明,可操作性強。電力交易中心靠什么做到“相對獨立”,售電公司什么時候能形成真正的電力交易,也還有待繼續探索。與2002年相對碎片、單一化的電改相比,新一輪電改的頂層設計不僅層次高,改革力度大,而且主次分明,可操作性強。
國務院日前批轉發展改革委《關于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意見》涵蓋從經濟到民生的方方面面。2014年7月16日,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和《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對外公布,明確了公車改革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徘徊了20年的公車改革終于全面啟動。
記者日前從國家發展改革委了解到,今年我國將加快推進價格改革,完善居民生活用電階梯價格制度,全面實行居民生活用水、用氣階梯價格制度。中央定價目錄具體項目減少60%以上,地方定價目錄具體項目減少不低于30%,將政府定價范圍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業、公益性服務和網絡型自然壟斷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