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16日17:11 來源:西部網—陜西新聞網
5月15日上午,來自全國40多家網絡媒體的編輯記者走訪了“陜西經驗”的核心關鍵——陜西省信息化中心。
西部網訊(記者 李媛 魯鵬飛)辦證難,辦事難,很長一段時間,老百姓抱怨最多的就是在政府部門辦理各種證件手續麻煩。2014年,陜西省衛計委為了簡化辦事程序,開通了網上辦證申請業務。市民在辦理獨生子女證、再生證等只要在線操作,等待系統審核通過,便會得到短信領取通知。
記者了解到,這套網上辦證申請業務由未來國際網上辦證系統提供,將大量的數據存儲在網上系統,市民不需要在多個部門來回奔跑。目前,西安市、寶雞市、銅川市等多個城市均可提供此服務。
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陜西信息化中心將信息化服務覆蓋到鄉鎮、延伸到行政村。圍繞醫療、住房、就業、食品藥品安全、移民搬遷安置和信訪等民生問題、老百姓切身關注的熱點、緊迫點和關鍵點做好信息化服務。這些經驗被國內200多個省、市學習、借鑒。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讓深處內陸、經濟較東部地區相對落后的陜西在我國電子政務領域如此傲然前行呢?5月15日上午,來自全國40多家網絡媒體的編輯記者帶著這些疑問走訪了“陜西經驗”的核心關鍵——陜西省信息化中心。
中心有95個單位共336個業務系統運行
其實,從2006年開始,陜西省委省政府一貫堅持“統一領導、統籌規劃、統一標準、分步實施”的原則,以電子政務建設為突破口,著力推進全省信息化基礎資源統建共享和業務協同工作,建設陜西省信息化中心,建成“兩網四庫三平臺”為支撐的信息化公共平臺服務體系,推動省市縣三級政務信息化基礎資源共享。
陜西省網信辦副主任黃永宏介紹,截止到2015年底,陜西省信息化中心共有各類服務器1122臺,存儲24臺套、總容量798TB,數據庫102個、數據量1883GB、沉積的數據量達212TB。95個單位共336個業務系統在省信息化中心部署運行,其中包括:79個省級單位(含下屬單位)的301個業務系統、12個企業單位的30個業務系統和4個市級單位的5個業務系統。還有51個省級單位的182個業務系統也正計劃于近期逐步遷入陜西省信息化中心。
到2015年底,陜西信息化中心已累計完成19個數字化城鎮建設。同時,陜西全省10個地市和89個縣區基于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開展通用辦公,公文傳輸,網站為民服務等業務應用。
南鄭縣將全縣主要行政審批事項集中上網,實現“一站式”加“一網式”服務。鳳縣藥品電子監管系統實現了對全縣29家藥品零售企業藥品購進、驗收、養護、銷售等信息的全程監管,保障百姓吃上放心藥;眉縣的獼猴桃公共服務應用系統、銅川市王益區的社區居家養老等一批典型應用項目也受到百姓歡迎。
陜西政務信息管理工作體制取得突破
在此之前,陜西省率先成立省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由省委書記擔任組長,親自謀劃全省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率先成立陜西省委網信辦,在政務信息化工作體制機制、政策制定和管理程序上取得新的突破、激發活力。
在管理方面,首先明確政務信息化由陜西省委網信小組統一決策、省委網信辦統籌協調、管理陜西省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決策重大事項,起草和制定相關政策、制度,負責全省信息化規劃、建設、實施和運維的管理工作。
同時制定發布一系列規范性文件,形成了陜西省電子政務項目由各級網信部門統一管理、資金集中使用、各部門基于統一的政務信息化公共云平臺開展業務應用的管理模式,保障了信息化基礎設施集中統一,高效使用。
此外,突出抓好頂層設計這個關鍵環節,確保政務信息化集中統一、安全可靠、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一盤棋”發展。 突出“統建、共用、開放、服務”,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和技術服務系統,加強自主可控軟硬件產品,統一建設安全保障設施,統一安全管理制度,從服務機制、隊伍建設、標準規范、管理制度等方面加強指導和建設,確保技術服務安全、規范、高效。
未來國際董事長王茜說,西安未來國際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作為陜西省信息化中心主要的技術服務和運行維護支撐單位,自主研發了26款云計算核心技術產品,并通過安全服務集成構建云、管、端三層和多元化的政務云安全防護體系,確保陜西省政務云服務自主可控、安全可靠。
民生是我們一切事業的出發點和立足點,也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最根本目的。 網友“swxk1314”說,中國的發展需要不斷的改革、創新,希望在改革和創新的同時能夠更加注重保護自然環境,更加注重民生建設,讓中國人的幸福指數得到不斷提升。
據北京青年報統計,自2013年3月18日至今,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的78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民生問題”是研究最多的議題,共有39次,基本上一半的常務會涉及民生問題。歷經兩年持續不斷的“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截至2014年底,本屆政府已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733項,超過1700項的三分之一,提前完成李克強提出的本屆政府的任務目標。
習近平19日至21日到云南調研,走訪魯甸地震災區等地。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19日至21日到云南調研,走訪魯甸地震災區等地,深入企業、工地和鄉村。
鐵道部被拆分,似乎成了老百姓衡量機構改革是否真正推行的試金石,因為鐵路和普通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每個人都曾坐著火車達到自己理想的終點,每個人都希望理想之路快捷、順暢。
在環境污染成為重大公共命題之時,減輕民眾的環境付出成本,就是民生;在城鎮化進程中,“人的城鎮化”訴求趨于高漲之時,提高民眾的權利均衡程度,同樣是民生投入。更為廣泛的民生概念和追求,既是民眾的冀望,也是民生作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的要求。
(《武漢晚報》3月11日) “10元錢購買力”,反映出控制物價,仍是當下最重要的民生問題。物價上漲關系民眾的米袋子、菜籃子,關系民眾的生活質量,關系民眾的幸福感,是政府面臨的一個實實在在的民生考題,應著力解決。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李樸民3月7日在接受中國政府網采訪時說,2012年,中央預算內投資擬安排4026億元,比上年增加200億元,并將進一步向民生領域和民生工程傾斜。
記者10月19日獲悉,為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為民辦實事、好事,省委、省政府決定明年再實施一批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民生實事。來信地址:鄭州市鄭東新區正光路11號省直機關綜合辦公樓,省發改委綜合處(郵編:450018);鄭州市經三路25號,省財政廳預算局(郵編:450008)。
尹蔚民說,維護農民工工資報酬權益,是重大民生問題。12月1日,人社部會同國家解決企業拖欠工資問題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召開2017年春節前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視頻會。國家和省級解決企業拖欠工資問題聯席會議成員單位相關負責同志出席在北京主會場和各地分會場的會議。
12月28日,浙江省政府通過政務服務網開始公開票選2016年“十件民生實事”。截至29日14時30分,截至29日14時30分,共16276人參與投票,其中去年得票排名“十件民生實事”首位的“加大霧霾治理力度”仍暫居榜首,獲12976票,得票率10.46%。
要把扶貧攻堅抓緊抓準抓到位,堅持精準扶貧,倒排工期,算好明細賬,決不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掉隊。姬脈常:近年來,民權縣告別“撒胡椒面兒”的做法,按照“一鄉一品”“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著力發展特色種植、養殖致富產業,實現貧困戶增收脫貧。
(記者 南若然 張茜翼 李曉喻 楊喆)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關鍵之年的“兩會”召開在即。霧霾引發的“心肺之患”也受到委員們的廣泛關注,成為今年全國兩會前夕中國輿論場最熱的話題之一。
“如果說政府也是民生政府的話,就要重點保障基本民生,來編織一張覆蓋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網。一年多來,中國政府的許多重要改革議題圍繞民生設置,重大發展舉措著眼于民生改善,正如李克強總理強調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這些場景,讓焦作市正在進行的“森林城市”創建、“城市水系建設”、建設美麗焦作等工作,有了可以細品的民生味道。2013年,焦作市新增小額擔保貸款6億元,城鎮新增就業9.66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64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