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在A股市場行情持續升溫之際,各路資金也在加速進場。統計數據顯示,截至9月18日,滬深兩市融資融券余額達到9890億元,創下年內新高。其中融資余額為9844億元,融券余額為45.67億元。
國新智庫特約研究員溫鵬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兩融余額年內首次逼近1萬億元關口,這顯示出場內投資信心繼續好轉,一方面這與持續活躍的板塊輪動有關,另一方面,持續活躍的板塊輪動再度吸引并放大了融資盤的買入,其背后反映出投資者對于后市較為樂觀的預期。與此同時,融資盤的放大也反映出投資者風險偏好日漸提升,另外交投活躍也代表資金看好后市。
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自8月25日以來,兩融余額曾連續13個交易日上漲,雖然9月15日有所下滑,但9月18日兩融余額再度刷新年內新高增至9890億元,距離1萬億元關口僅有一步之遙。
事實上,自2016年1月15日兩融余額跌破1萬億元后,兩融余額始終無法越過萬億元大關,盡管去年10月份兩融余額一度連續上漲,但最終止步于9700億元,并且隨后從高點持續下滑。而今年6月初,兩融余額更是跌至8600多億元,創年內新低,雖然此后兩融余額始終在9000億元內徘徊,但始終未現突破態勢,直到8月25日的這輪強勢增長,兩融余額不斷刷新年內新高,一直處于持續增長的態勢。
自6月份以來至今,兩融余額規模經歷了長達3個多月的增長態勢,這也是2016年以來兩融余額走高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
“對待兩融余額指標應該理性看待。”天風證券策略分析師劉晨明認為,歷史數據顯示,兩融余額指標并不是市場走勢的前瞻指標,但兩融余額的增長卻是股市出現增量資金的重要證據。在一定程度上,兩融余額增長說明成交量在提升,并且確實是有增量資金在入場。
本周A股房地產板塊持續活躍,以萬科A和中房地產為代表的地產股,連續兩天大漲。
業界普遍認為,監管層此舉直指當下存在于A股市場的大面積、高比例股票質押。呼之欲出的“史上最嚴”新規,能否就此化解“無股不押”的風險?
A股結構性行情的持續演繹,再度點燃各路資金對于分級基金的追捧熱情。煤炭、鋼鐵、有色、白酒、新能源車等板塊強勢上漲,多只分級基金B份額走出了價格翻番的行情。
自今年1月1日至今,A股上市公司中有515位股東股權質押占所持股比例超過了60%以上,合計質押股數為329億股,質押的股份市值為3946億元。
目前,發布三季報業績預告的主要是中小板公司,因此業績預測情況更多反映的是中小板公司業績態勢。
今年以來974家A股公司購買了理財產品,規模相當于去年全年的127.5%。披露理財產品到期收益統計的413家公司中,38家公司理財產品到期收益高于上半年凈利潤。
據私募人士透露,高凈值人群A股配置意愿近期明顯增加,私募產品發行與募資相比上半年更為容易。不僅僅是私募,7月和8月部分業績優秀的公募基金也受到資金青睞。
截至8月31日,滬深兩市3344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實現總營收18.13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9.85%;實現凈利潤1.67萬億元,同比增長16.37%。在剔除銀行及兩桶油后,A股實現凈利潤8576.49億元,同比大增26.37%。
截至8月30日晚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稿時,滬深兩市共有3343家上市公司發布2017年半年報。這3343家公司上半年實現歸屬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合計16702.65億元,同比增長17.92%。
繼上周五大漲之后,昨天A股再度迎來一波讓股民欣喜的上漲。昨天滬指在證券股推動下繼續大漲,截至收盤,滬指報3362.65,漲0.93%,滬指再創20個月以來新高。
上周中小創表現突出,但熱點切換的情況下主線尚不明朗,前期賺錢的板塊滯漲乃至回調,創業板也面臨上漲之后的分化,細化投資大概率來臨。
10日A股弱勢震蕩整理,滬深股指雙雙小幅收跌。前期一度表現強勢的資源股集體走弱,鋼鐵、有色金屬、煤炭三大權重板塊跌幅領先。
當BAT創業炙手可熱時,一群集華為狼性基因與艾默生國際視野于一體的華為電氣-艾默生“混血兒”,已“折騰”出一批電氣類上市公司,在A股刮起了一股不小的資本旋風。這,緣起于十六年前華為與艾默生電氣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之間的一起并購。
7月A股行情以紅盤報收,進入8月,私募機構對行情有幾多信心呢?據8月中國對沖基金經理A股信心指數顯示,目前私募信心維持在較高水平,私募基金對8月份A股行情普遍看多。其中超過四成的私募維持著八成以上的高倉位運行。
昨日是7月最后一個交易日,上證綜指震蕩走高,以3273點報收,創下今年4月14日以來新高。A股7月份累計漲幅為2.52%,實現了“七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