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初的“慘淡”到年末的“回暖”,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2017年最終實現了較為出色的整體業績,同時也為2018年“雙積分”政策的落地做好了準備。
不過,不少新能源汽車企業負責人表示,“半年填表、半年生產”“補貼難得、墊錢賣車”等諸多問題,覆蓋了產銷各環節以及上下游配套領域。專家建議,行業扶持政策應該更加精準化和持續化,從政策、技術等層面多措并舉,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政策引導需更精準和持續
7月到11月,這是西部某省一家車企2017年度的“真正生產時間”。該公司副總裁今年1月向記者介紹,去年前6個月,企業都在忙于“搞公告”,當年12月,企業本來可以再完成1000臺新能源物流車的生產與交付,“但因為擔心政策變化、技術標準變化導致有可能拿不到補貼,根本就沒敢接單生產。”
“半年填表、半年生產”——這是本報記者在廣東、四川、北京、湖北、安徽等多地采訪中,不少新能源汽車企業和行業專家集中反映的突出問題。反映到生產銷售環節,就是2015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一直存在“前低后高”,年底快速拉升的情況,這一點在2017年尤為突出。所謂“填表”“搞公告”,就是指多部委聯合制定的《關于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的公告》及與之相關的《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只有通過審核納入目錄的新能源汽車車型,才能享受免稅待遇。多數企業反映,由于公告和目錄調整力度較大、提前期較短,企業通常需要花費數月才能完成登記,結果就是“半年填表、半年生產”情況突出,產業發展失衡。
“現在是產業發展快,但政策調整更快,企業不僅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上公告’,成本投入更是驚人,做一個車型公告,企業投入就要達到300萬元左右,10個車型就是3000萬元。”某新能源汽車公司總經理說。他表示,由于標準嚴格、條款嚴密,即使改了保險杠這種細微變動,都意味著需要重新申報,而且必須在一到兩個月內完成,這和傳統車長達一年的申報期形成了鮮明對比。“這導致了很多企業年初不敢生產,下半年瘋狂生產,對行業發展和社會資源都是很大的浪費。”
一些電池企業也反映,由于扎堆申報,一些配套環節如汽車電池強檢等一度“堵塞”。“全國有資質的檢測機構只有7家,大家都去搶著檢測,肯定會有趕不上公告的企業,進而影響其生產和銷售時間。”
一些產業人士認為,“半年生產”的背后,反映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引導之手”仍需向更加精準化、持續化的方向發力。
北京一家電動車公司董事長稱,為防止騙補、引導企業和市場發展,政策的調整是必要的,但預留期不夠,往往會給新能源汽車行業帶來較大的不可預測性,甚至導致企業運營遭遇一定困難。
退補應考慮產業承受能力
“墊錢買車”——這是湖北某市車主吳先生的購車經歷。2015年12月從某經銷商處購買一輛比亞迪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后,他個人墊付的3.15萬元地方補貼直到去年才落實到位。在此之前,該經銷商為加大銷售量,通常采取“墊錢賣車”方式,結果墊付資金迅速超過60萬元,“再也不敢墊了。”
本報記者采訪獲悉,補貼發放時間過長、資金擠占壓力過大是國內中小型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另一個痛點。
中部某省經信委裝備工業處處長表示,隨著退補政策的實施,企業運營資金成本的風險還會進一步加大,這在乘用車和分時租賃領域會更加突出。“據我們測算,如果按照3萬公里的核定標準,企業需要等2到3年才能拿到補貼,資金成本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一些受訪企業反映,退補是產業發展的方向,也是國內新能源汽車企業優勝劣汰的必經之路,但也應考慮產業承受能力,避免產業升級進程從“拼技術”變成“拼資本”。
四川某車企副總經理說,2017年,該企業完成6000臺新能源乘用車產銷,目前公司累計墊資達到20億元左右。“我們現在有訂單不敢接,這實際上是財政對企業的欠賬,但企業又不能拿去融資。”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應該對補貼政策進行更精細的調整、實施,對技術好、運營好、誠信度高的企業提前解放部分資金,促使產業競爭走上良性的循環軌道。
摸索可持續發展之路
在走訪新能源汽車企業的過程中,“商業模式創新”是被提及最多的議題之一。
不少企業坦承,近幾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火爆,最大的動力就來自于國家和地方的財政補貼,因此,圍繞補貼額較高、補貼指標較多的城市展開重點推廣,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從換電站到合資建廠、合資運營,從分時租賃到共享汽車,各種“創新模式”可謂層出不窮,這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新能源汽車特別是商用車、城市公交的顯著發展。
然而,本報記者在采訪中獲悉,在所謂的“創新”旗幟下,不少汽車企業特別是傳統企業,各類合作推廣的“自產自銷”特色也越來越明顯。
一些行業內專家表示,和傳統汽車企業通常單純“賣車”相比,當前新能源汽車企業普遍處于“經營汽車”狀態,從融資到銷售、運營,對產品應用的介入程度可謂前所未有,這既是一種創新,也對產業監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對于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而言,運營企業的誠信度特別重要,需要引起監管部門的高度關注。
近日,杉杉股份發布公告,下屬控股子公司杉杉品牌運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杉杉品牌”)收到中國證監會出具的《中國證監會行政許可項目審查一次反饋意見通知書》。
日前,北京市科委、經信委、財政局、城管委、交通委聯合發布《北京市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管理辦法》(下文簡稱《辦法》)。
近日,有本地某品牌插電式混動車型經銷商透露,上海將在2018年6月份迎來一輪補貼政策調整,屆時將有一部分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在新政出臺后的補貼待遇受到影響,主要變化在于新能源滬牌的準入門檻將有所調整。
近日,《關于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為“2018版補貼”)發布。
北京市小客車指標調控管理辦公室前天發布今年首期搖號申請情況,僅僅兩個月,個人新能源車指標申請人增加9萬余人,超過21萬人,如按目前排隊規則及指標配置數量,新能源車指標已排至三年后。
近日,北汽新能源發不了一組旗下品牌新車EX360的官方圖片,據悉該車將搭載一臺109馬力的電動機,60km/h勻速行駛續航里程將達到390千米,在NEDC綜合工況下續航有望達到318千米。
2018年1月我國狹義乘用車銷量為2247639輛,同比增長8.2%,環比下滑18.2%。
近日,多家車企陸續亮出首月銷售戰績,向各自的2018全年目標奔跑。
業內人士指出,要解決目前的交易尷尬,不僅要從提升新能源汽車的產品質量和性能入手,還要建立起行業流通標準,同時,參考新能源新車的銷售模式,給予新能源二手車回收單位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提升回收主體的積極性,幫助行業突破“易買難賣”的困境。
"把握全球變革趨勢,實現高質量發展“,100名新能源汽車專家齊聚一堂,探索新能源產業生態重購、推薦產業融合、智能汽車的未來、突破核心技術、行業政策走向。
中國電動車企業艾康尼克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日前在此間舉行的2018世界未來能源峰會上宣布,將與阿聯酋馬斯達爾生態城共同開發5級自動駕駛概念車,并計劃在2020年迪拜世博會期間投入使用。
今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對外發布信息顯示,2017年汽車產銷呈小幅增長,增速比上年同期呈一定回落。
1月9日,新能源資產投融資與交易平臺啟動,這是國內首個新能源資產投融資及其價值與風險評估的專業服務平臺,由中國新能源電力投融資聯盟和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共同牽頭。
稍早前,2017年11月,央行和銀監會聯合發布《關于調整汽車貸款有關政策的通知》,消費者僅需15%的首付款就可購買一輛新能源車……新政密集出臺,無疑將深刻影響行業發展,而消費者關心的則是,他們對新能源汽車的顧慮能否由此消除?
新能源汽車是國內各大企業擁抱的熱土,回顧2017年,在連續兩年多的購置稅補貼政策的刺激下,新能源汽車迎來了大發展,整個行業奏響了疾速狂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