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12日09:00 來源:映象網
開欄語:
總編不在辦公室,辦公就到第一線。
田間地頭是第一線,黨政辦事機關是第一線,街頭文明崗是第一線,辦事窗口是第一線……
用繡花功夫采第一手素材,靠真情實錄著三貼近文章?!犊偩幉辉谵k公室》,惟愿不負初心,捋起袖子,走到每一個與你心心相印的第一線。
本期,我們一起關注《總編不在辦公室》之“扶貧三記(下)”:智變。
炎炎夏日,在沒有空調的和電扇的辦公室內,解太山和駐村第一書記李先福都在身邊常備一條毛巾擦汗。
因地制宜,看兩位書記的扶貧“三板斧”
映象網記者 劉克軍 王在華/文 段晉哲/圖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李先福和解太山的治村扶貧之策,讓我們看到了扶貧的“精準”之道。
心氣兒順了,盲人貧困戶張國敬也想“借我一雙眼,開個養殖場了”;有了合作社,張大藍雖然還會“逃班”,但也有望自食其力了。鹿邑縣太清宮鎮后雙村的“扶心”、“治愚”政策成效明顯。
如何啃光最后的精準扶貧“硬骨頭”,讓貧困戶真正做到穩定脫貧?后雙村駐村第一書記李先福和村支書解太山因地制宜,先后揮出了精準扶貧“三板斧”。
為了光伏扶貧項目,解太山都要深入每家每戶親自確保安裝和使用不出現任何問題。
幫貧困戶家里建起微型發電廠
“咦!不中了,電打火了!”看到記者拍照的閃光燈,66歲的陳玉蘭以為電線短路起火,急得叫了起來。
除了三天前女兒幫忙添置的電風扇,陳玉蘭家只有兩件電器:電視機和抽水用的小電井。所以,相機閃光燈對她來說就是不好理解的高科技。其實,她家還有一套更高級的電氣設備——光伏發電設備。但是,這件陳玉蘭眼中的電器,卻被村支書解太山歸結為生產工具。
之所以成為生產工具,是因為這個玩意兒能掙錢。
光伏發電,就是利用太陽能板收集太陽能發電,除了自用外,把剩余電力輸入國家電網,再賣給有需求的使用者。像張慶喜和張玉蘭一家,一天可發電12度左右,除去自用的幾度電,剩余的一度電賣9毛多,一年能增收2000元左右。
在駐村第一書記李先福的支持下,村支書解太山已經要來了6套同樣的光伏發電設備?!耙惶滓荒暝鍪?000,六套就能幫到六個貧困戶?!苯馓接悬c著急的是,六家貧困戶的光伏發電設備,因為產能太小,還沒有并入電網。
這個等待不會太久。
解太山上門把最新的扶貧政策講解給貧困戶聽。
國家為了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給行政村撥付了幾十萬到上百萬的發展基金,解太山想把這這筆錢用來發展光伏發電。而他的想法,跟縣里的決策基本一致。資金到位后,規劃者會把學校、村室、廢舊河塘等公共場地,都放置光伏發電設備。到那時,光伏發電設施集中連片,就能正式接入電網賣錢了,14戶還未脫貧的貧困戶都將享受到這個福利。
解太山經常會深入貧困戶家中促膝長談。
把老板們請回鄉創業帶動脫貧
陳玉蘭雖然不認識閃光燈,但她卻是村民公認的“有材料”。
這個豫東方言詞匯表達了一種敬意,是說陳玉蘭是這個家的頂梁柱,勤快又能干。因為老伴兒張慶喜多年肺氣腫,基本喪失勞動能力,這個家庭的運轉都靠陳玉蘭支撐。
陳玉蘭去年種了兩畝地,一季小麥,一季玉米。除去種子、肥料、農藥、澆水、除草等等投資,一畝地能落下幾百塊錢,“也就是零錢換個整錢”。她家的另外三畝多耕地租給了種田大戶,但因為單純的種田戶效益也不好,每年只能給她二三百塊錢。
在傳統的謀生方式中,豫東農民就是靠種田,這種謀生方式對年齡和傷病尤為敏感。1年前,陳玉蘭腳骨骨折喪失了勞動能力,雖然國家給兩人每月各解決78元的養老金,再加上兩個女兒的接濟,老兩口的日子過得還是捉襟見肘。
貧困戶的信息不僅記在了檔案中,更記在解太山心中。
最終,解太山和李先福幫她聯系了村民張建設的農博士農業合作社。這個合作社流轉的土地,農戶一年一畝地可以得到1000元的租金,有勞動能力的農戶還能去合作社打零工,一天給40塊錢的工錢。
像張建設這樣回鄉創業的老板,后雙村有七八個。有人投資葡萄大棚、有人投資西瓜蔬菜大棚,有人投資養殖業,有人投資農業觀光。
這些人,都是解太山打著親情牌加實惠牌給“忽悠”回老家的。
“他們選的項目好,比種糧賺錢多,也就不在乎給貧困戶多發點地租工錢。這一項,又能給脫貧幫不少忙?!苯馓秸f。
村路邊的一草一木都是解太山操心的對象
通過小額貸款讓貧困戶變身“股東”
超過60歲有養老金,鰥寡孤獨有低保金,土地流轉有租金,但解太山還不滿足,他還把目光投向給貧困戶創業的小額貸款。
小額貸款是國家設立的助貧貸款,主要放貸群體是貧困戶,每個人的額度是5萬,利息也很低。但在實際操作中,銀行畢竟要考慮風險控制,所以對放貸對象的審核也非常嚴格。沒有創業項目,沒有創業能力,沒有擔保人的貧困戶,大多都拿不到這個貸款。
怎么用活這個好政策呢?后雙村多次召開村委會,試圖破解迷局。
能不能讓有融資需求的企業擔保,讓貧困戶把貸款當做投資入股到企業當中,而企業必須把貧困戶聘為企業的員工,從而實現多贏呢?
村里就召集基本符合放貸條件的貧困戶開會。聽說能貸款到企業用當股東,每年有工資和分紅,大家伙兒都樂意干,村里的思想逐步統一了。
村里給縣扶貧辦匯報后,都覺得這樣創新不錯。銀行也認為比較好,因為融資的企業有經濟實力,也能找來擔保人,相比較貧困戶而言,放貸風險更小。目前,扶貧辦和銀行正在就此進行研究,看能否因地制宜變通放貸。
“如果這樣行得通,我們又能解決一部分貧困戶的問題?!苯馓秸f,“精準扶貧需要因地制宜,活學活用,我們通過各種手段,把國家的政策用足用活,爭取讓貧困戶真正脫貧、穩定脫貧?!?/p>
走在鄉村的水泥小路上,解太山步履鏗鏘。他說,村里的自來水、燃氣即將接通,路燈也都要裝上了,小村的夜晚將會越來越明亮。
深夜,忙完扶貧工作的解太山帶著一身的疲憊關上辦公室的門準備回家。
編后:
扶心,讓張國敬們對未來充滿信心和渴望;
治愚,把張大藍們逼進合作社,學會自食其力;
智變,因地制宜為每位貧困戶找到脫貧之路。
李先福和解太山的治村扶貧之策,讓我們看到了扶貧的“精準”之道。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后雙村的精準扶貧之路,有艱辛,有波折,更有智慧。因為智變,而后質變,后雙村民的未來美好可期。
很多貧困戶之所以貧,無“心”脫貧才是根源。張國敬的心靈轉型之路,恰恰是解太山和村支部“扶心”努力的見證。
人勤地不懶。只要肯干,希望的田野終究不會讓守望者挨餓。
王叢虎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人民利益和幸福出發,提出了“精準扶貧”的戰略思想,并要求:扶貧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準扶貧,切忌喊口號。
扶貧攻堅,幫助貧困人口擺脫貧困一直是政府和社會的一項重要工作,各地也出臺了很多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由財政代繳貧困人員最低標準養老保險費應該說是最有力、最實惠的幫扶措施,是政府部門履行兜底保障職能的體現。
從精準脫貧到徹底脫貧,首要的是讓貧困戶增加脫貧的內生動力,這個內生的動力是什么?首先要身體健康,有體力,對于那些因病致貧者,脫貧的前提是讓他們擺脫疾病困擾,擁有健康身體,方能有體力、有活力、有干勁實現徹底脫貧。
通過不同方式、不同渠道、不同層面的幫扶,真正做到因戶、因人而異的精準化,防止齊步走、一刀切的做法,確保貧困村貧困戶生產生活全面提升,貧困面貌得到徹底改善。
在楊建國看來,述評談了扶貧攻堅的核心,是要抓“落實”,談了扶貧攻堅的方法,是要敢于較真碰硬,談了扶貧攻堅的責任,是要靠問責“一把手”。
截至昨日,睢縣縣委統戰部、縣總工會、團縣委等部門組織開展的扶貧攻堅助學活動,助學金額達44.3萬余元,幫助276名貧困大學生圓了大學夢。
扶貧工作的“三真”要求,說到底也是廣大群眾發自心底的渴求。舍得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勿容置疑,舍得是“真扶貧”應有的態度。
把扶貧開發擺在經濟社會發展重要位置,對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確保社會穩定、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具有重大意義。
這樣的工作組,河北省和保定市向阜平派出了155個,由462名干部組成,進駐154個村,占阜平縣所有行政村的三分之二,其他村也有縣里派駐的工作隊駐村。據河北省委辦公廳駱駝灣駐村工作隊《工作總結》記載,駱駝灣村這一年打了4眼機井,花了240萬建了4個塘壩,斥資400多萬,修了近16公里的進山公路。
2013年,習近平在湖南調研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2015年,他在貴州考察時,進一步就扶貧開發工作提出“六個精準”的基本要求;2017年10月,他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會上再次提出,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回顧近五年的扶貧成果,感受新時代中國脫貧攻堅的堅定步伐,展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的美好未來。
2013年,習近平在湖南調研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2015年,他在貴州考察時,進一步就扶貧開發工作提出“六個精準”的基本要求;2017年10月,他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會上再次提出,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回顧近五年的扶貧成果,感受新時代中國脫貧攻堅的堅定步伐,展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的美好未來。
7月14日,記者從河南師范大學獲悉,近日,該校“精準扶貧,遇‘商’封丘”實踐調研隊來到新鄉封丘縣居廂鄉白塔村開展實踐調研活動,協助村委入戶調查貧困戶家庭情況,了解村民的實際需要。
當前,鄉村旅游日益火爆,一系列旅游扶貧政策的出臺,為貧困人口搭建起了一條旅游脫貧之路,讓他們得以融入旅游經營、分享旅游發展成果。